主动脉硬化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个月4例心脏移植这个暑假17岁学霸重
TUhjnbcbe - 2022/12/30 22:01:00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张苗通讯员王蕊胡枭峰

如果没有那次意外,今年9月,彭林(化名)就该读高三了,也许一年后,这个每次考试都全班第一的少年能考上一所心仪的大学。7月22日,在浙江大医院心血管病中心病区,戴着眼镜和口罩的彭林乖乖地坐在椅子上,看着爸爸把药装进行李箱,马上他就要回福建老家了。限制性心肌病、急性脑梗、心脏移植……过去一年,17岁的他承受了太多这个年纪不该有的病痛。

“现在胸终于不闷了,可以大口呼吸了。”说起心脏移植手术,彭林最大的感触就是,又能活得跟正常人一样了。而就在一个月前,他还只能躺在病床上,不能下地活动,时刻跟爸妈哭诉“胸太闷了”。

高中少年突发心肌病

病情危重急需心脏移植

17岁,怎么会病重到要心脏移植?“我们也很纳闷,一点征兆都没有。”彭爸爸说,儿子从小体质差,文化课很好的他,体育却是一大短板,为此还特意做过检查,但没有发现异常。

直到去年4月的一天,他们接到学校电话,说儿子出事了。原来,彭林在体育课上捡羽毛球时,突然两眼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整个人栽倒在地上,医院检查,初步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但由于当时有房颤,医生并不能确诊。

在朋友的推荐下,医院就诊,在那里,彭林被确诊为限制性心肌病,一种以心脏舒张功能异常为特征的心肌病。人们常把心脏比喻为人体的发动机,通过心肌有节律的舒张和收缩形成心脏搏动,实现心跳的“泵”作用,心肌收缩时,推动血液进入动脉,射向全身,心肌舒张时,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而患限制性心肌病的人,心脏舒张功能比正常人差,导致血液“进”得少,“出”得也少,造成人胸闷、乏力,而且很容易猝死。

直观地说,毛病有多重?医生告诉他们,必须心脏移植。

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一家人备受打击,但噩运没有就此终止。从湖南出院回家不到一周,因为血栓掉落,彭林突发急性脑梗,经过治疗虽有好转,但右手至今仍偏瘫无力。

胸闷气急愈发严重,彭林不得不休学在家,一开始,他还能走个2公里左右,渐渐就走不动了,只能躺在床上。今年4月,彭林开始频繁恶心呕吐,身体越来越差。“医院去,医生跟我们说必须要尽快移植,不能再拖了。”

慕名求医寻生机

幸运降临“换心”成功

在病友的推荐下,他们了解到浙大一院是国内有名的多器官移植中心,在器官移植方面有非常成熟的体系和流程,有一支国内一流的人体器官获取组织队伍和一个完善的器官捐献网络。

今年5月,一家人慕名来到浙大一院,接诊的是心脏移植中心副主任赵海格医师。“小林来的时候状态很差,人很瘦,1米72的身高,体重只有86斤,我们检查后发现他的心功能为4级,属于最差的级别。”赵海格马上将他收治入院,一边治疗一边等待合适的供体。

6月23日,配型成功,希望等到了!6月24日,在心胸外科心脏病区主任马量主任医师和赵海格副主任医师的合作下,经过3个多小时,手术顺利完成。7月22日,彭林怀揣着这颗充满爱心的心脏康复出院,去迎接新的未来。

而让彭林一家感动的,不仅仅是器官捐献者的大爱,还有浙大一院器官移植基金对贫困家庭的关爱和帮扶。

彭林出生在福建三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姐姐刚结婚,爸爸之前在外打工,妈妈在当地一家制鞋厂上班。这个内向的00后从小就颇为懂事,一直都是学霸,中考时是全校唯一一个考入县重点高中的,高一每次考试也都是班级第一名。

前年,彭爸爸带着这几年打工的积蓄重新盖了老家的房子,不想第二年,儿子就身患重症,治病几乎花光了剩余积蓄。了解到彭林的经济状况,心胸外科成功帮助他们申请了“浙大一院器官移植基金”的资助,35万元左右的移植费用,爱心基金资助了10万元,经济负担就减轻了。

对未来,彭林早有了打算,“现在能活动了,先回去把右手康复,至于学习,先在家自学看书吧,有机会还是想回到课堂参加高考。”

一个月4例心脏移植

这个团队教人体悟生命

在浙大一院心胸外科,像彭林这样“换心”重获新生的人还有很多。在过去一个月,心胸外科共完成4例心脏移植,截至目前已完成心脏移植43例,其中包括浙江省内仅有的3例心肺联合移植。

近期4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后与医护人员合影

浙大一院心胸外科心脏移植团队在年成功进行了首例心脏移植,主动脉阻断时间仅为36分种,创当时全国心脏移植最快纪录。年及年成功进行了全省首例和第二例心肺联合移植术,均创当时国内心肺联合移植生存最长纪录。年成功开展了全省首例由一家单位独立完成的心肾联合移植手术,其中心脏移植手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缩短至19分种,再创全国心脏移植最快纪录,患者至今生存良好。

近几年,医院器官移植学科群的作用,在倪一鸣和马量两位“金刀奖”得主的带领下,一批年轻的优秀医生快速成长,心脏移植发展迅速,今年3月,时隔十七年完成全省第三例心肺联合移植。

在心胸外科,从不缺“暖心”的故事。在年举办的第一届心脏移植病友会上,时年17岁的小翔分享了自己移植后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变身”学霸、考上重高的故事,而吴奶奶则把自己的心跳声录了下来,要把它寄给捐献者的家人。在医生办公室里,挂着一副儿童彩笔画:穿着白大褂、带着口罩和听诊器的医生在招手,这是去年浙大一院年龄最小的心脏移植患者在术后创作并送给医生的。

对这些患者来说,心脏移植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重生,更在于懂得生命的价值。就像两周前刚接受移植的小李说的那样:“我们要珍惜生命。”

救治别人不能救治的病人,是浙大一院移植精神的核心内涵。抚慰受伤的心灵,传递人生信仰,更是移植精神应有的人文价值。

关于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是目前对各种衰竭的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心脏移植技术已非常成熟,手术安全性高,全世界每年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达例。近3年来,我国每年完成心脏移植余例,我国心脏移植的数据显示,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94.8%,3年生存率91.9%,5年生存率88.7%,7年生存率82.2%。

一般来说,终末期心力衰竭,经正规的各种内科治疗或常规外科手术均无法使其缓解,都是心脏移植的指征。

适合心脏移植的常见病症

1、晚期原发性心肌病:包括扩张型、肥厚型及限制型心肌病等;

2、终末期严重冠心病:无法通过手术和其他治疗措施改善的;

3、终末期瓣膜病:无法用换瓣手术治疗的;

4、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无法用矫正手术根治的,如左心室发育不良等;

5、心脏移植后移植心脏广泛性冠状动脉硬化、心肌纤维化等。

浙大一院心脏移植-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月4例心脏移植这个暑假17岁学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