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专访非洲农场逸云为什么良田万顷的非洲国
TUhjnbcbe - 2022/8/28 22:51:00
北京的最好湿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426/8890894.html

晴朗无云的蓝天、一望无际的平原、黝黑发亮的土壤......在有着悠久农业史的中国,这样一片土地总会激起人们无限想象。

其实,这种“梦中情田”在非洲东南部并不少见,但坐拥这些良田的国家却面临着粮食缺口。以其中的莫桑比克为例,农业部数据显示该国有超过万人正在遭受严重的粮食不安全,其大米产量仅可满足该国总需求的28%,年进口量超万吨。

另外,因为鲜有外国资本愿意过来投资粮食这样的民生产业,使得这些国家空有良田沃土却始终难以充分发挥其地力,老百姓连吃好一顿饭都成了问题。

不过,有个“外国”是其中的例外,他们在种粮方面的积极援助让非洲东南部的国家看到了解决本国粮食缺口的希望,这便是中国。

近期,观察者网采访了在非洲东南部运营着某国第二大农场的B站UP主,中国人

非洲农场逸云,请他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非洲农业困境、粮食自给问题、当地*府和老百姓的看法。

逸云所在农场的稻田,有2万5千亩,总种植面积5万亩

自然优势VS工业化劣势

非洲东南部在农业生产上有很多先天的优势。

逸云称,这里是热带、亚热带草原气候,同中国国内相比,不仅雨热同期,而且它的雨不是国内那种连续的阴雨,什么梅雨或回南天这边基本是没有的。由于当地对流很强,阳光很好,一般是先热一个礼拜,然后当地的蒸发量就上来了,开始形成雨云,下两三天的雨,然后又开始热,如此循环。

“这是特别好的一件事情,雨水比其他任何水源都要好。理想状态下,我们把种子撒下去,苗刚长几天估计要缺水的时候这里差不多就要下雨,当然实际上会有偏差,所以还是需要抽水、灌溉。”  

还有就是这边几乎没有水稻的病虫害。虽然他不确定这是因为他们种的时间不长还是因为这边的生态总体比较好,总之他们在非洲这些年没有大规模喷过杀虫剂,也没有喷过国内基本都要打的防治稻瘟需要的药,只需要在养苗阶段打除草剂。

农场员工喷洒除草剂

另外,这边的阳光特别好,温差也很有利于水稻生长,比如在水稻成熟期,当地的温差大概在10-15度左右,属于非常理想的温度。

土壤方面,他们农场所在的地方原来是片沼泽地,有着深达两米的黑土,养分包括盐碱含量特别高。不过,因为是黏重土壤的关系,排水不畅,适合的农作物有限,还不是最好的那种土。

农场的土壤

然而,尽管本地区在自然条件上十分优越,但当地老百姓在种地时能够依仗的,往往也就这些自然条件了。

首先,由于本地区工业落后,意味着生产资料匮乏,像化肥和除草剂,这两个是农业生产必须要有的东西,现在只能靠进口。

“很多网友议论我们,说我们怎么打除草剂,还要用化肥种水稻,实际上这很无知,没有化肥和除草剂,就算是中国可能也要有一半人得饿肚子,不然就得让所有人都去种地,自己把自己的口粮种出来。”  

其次,进口来的生产资料价格高昂,尽管逸云所在的水稻农场可以消化这一成本,但本地人就要犯嘀咕了。

“他们觉得,我粮食还没收回来,你就让我加大这么多投入,一旦(成本)收不回来,要卖的粮食却从斤变到斤,这不就亏大了吗?”  

另外,当地的土地平整度也不尽人意。虽然乍一看很平,但对种地而言一块地的高差不能超过5公分,尤其是水稻,地不够平的话有的地方可能还没水别的地方就已经淹了,哪怕是逸云所在的农村面对这种情况也很头疼。

农场在平整土地

还有就是基础设施的问题,中国农场采用的是机械化生产,但由于道路状况不尽人意,一旦下雨,负责在田间运输稻谷的拖拉机就有陷入泥泞的风险;而且,本地的水利设施基本没有,农场为修建自用的灌溉、防涝设施不得不在前期投入巨资......

在田间运送稻谷的拖拉机

逸云坦言,当地人基本就是“靠天吃饭”,也就在除草上可能会投入些人工。

不过,虽说问题这么多,但这些其实都指向了一件事——工业化。

逸云认为,现代农业本质上是工业的延续,因此哪怕本地区仅具备生产化肥和除草剂的工业能力,也能把农业的生产成本拉低不少,这样先进生产资料的推广就能容易很多。而像平整土地、水利设施这些,说白了,只要当地的工业能力上去,都是不难解决的问题。

“农业还是工业的延续,因为技术方面除了特别高精尖的东西,比如育种,其他都区别不大。那种特别高精尖的东西,包括育种、品种改良、除草剂的研制这些,普通国家也干不了什么。”      “像发达国家,人家的农业实际上就是用工业往里砸钱搞的,你地不平我我就上设备把地搞平,不管是什么自动的半自动的,我搞平就完了。然后把水利设施我全搞成硬化的,或者搞成真厉害点的,可以搞成自动的,我在家里坐着按个按钮闸门就打开了,水就进去了,这其是还是工业能力的问题。”  

只要达标,就用国货

逸云所在的农场要从国内进口种子、农业机械、无人机等先进生产资料。说到这里,他特别强调,像农用机械这些,只要设备的稳定性能够满足要求,就算使用周期比外国品牌短几年,他们也会优先选择国内产品。

像收割机,原先的久保田正逐渐换成国产的沃得,曾经的约翰·迪尔拖拉机如今也被国内的东方红拖拉机取代了。

国产沃得收割机(左)和日本久保田收割机

国产东方红拖拉机

当然,使用国货的前提在于国内产品必须足够稳定,“不能耽误事”,在采购农用无人机的时候他们就不幸“被坑”了,对此逸云颇有微词。

“去年我们买的(喷除草剂用)无人机买过来之后就用不成,如果能用肯定比没有无人机的效果好(节省除草剂用量),否则我们也不会买,所以说可以说国产厂家把我们坑了,这坑了那就不是一点半点的钱了,对我们的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就是因为之前买的这批无人机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很怕这类事情。如果国货能保证稳定性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我们肯定是买国产的。”  

至于用量很大的化肥和除草剂,他们会综合对比从国内进口和从当地采购南非进口货的成本,如果差不多的话,那肯定优先从国内进口,如果差异较大,或是赶时间,那就会选择当地进口的南非货。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这个事情,那肯定是优先从国内买的,毕竟能为国家做点贡献,把产能往外带,如果是实在来不及,可能就从本地采一些,因为本地肯定是要周期要快一点。”  

大量生产资料要从中国进口无疑会抬高生产成本,那么在当地种水稻的成本与在中国种相比,孰高孰低?对此逸云并没有一个详细的数据可以作答,只是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东南非在成本上的优势来源于它们的自然条件。比如无需打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用量因为当地杂草没有国内那么复杂所以也要更低,包括化肥在同国内产量相当的情况下用量也要更低。还有就是人力成本,当然这是把双刃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农场还是会去追求机械化,规范生产流程。

国内的成本优势则来源于优秀的产业配套和高水平的基础设施,从而免去了在这边从头开始修水利、铺路导致的巨额前期成本。另外作为工业国,各项生产资料的价格也要更便宜。

由于缺乏基础设施,各种渠站、灌溉沟渠都得由农场方投资修建

天有不测风云

不过,上述计算都是在偏理想的状态下。农业,无论是非洲的、中国的,或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当程度上还是得“靠天吃饭”。前两年,逸云和他的同事们就很不幸地被老天摆了一道。

他坦言,农场在修了防洪堤以后,已经有4年没有被淹过了,基本都能防住,结果到了这两年防洪堤被冲垮了,一下就把田给淹了。

洪水淹没农田

他承认这里有他们“大意了”的成分,但近年来的气候确实存在异常。逸云说,别说往前推5年,就是在10年的维度上也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从来没见过这么反常的高强度降雨。

“农业就是这样,有很大一部分是靠天吃饭,人能做的可能就是增加一点保证,但是谁也不敢保证说我这个地你种了绝对不会有问题,谁也不敢说。”  

据他介绍,如果农场能够增加一些投资,比如把路面硬化,代替泥泞的土路,那受灾情况就不会这么严重,但那样一来就又得追加投资了。

农场员工努力减少损失

除了大水淹田,收割时节的降雨也会严重耽误收成。

据逸云介绍,他们从今年3月1日开始收割,当月仅有1天因下雨耽误了工作。照这进度,等到4月就可以收割完毕。然而4月降雨不断,后面的田收割被耽误了一个多月,产量减少30%以上。

不仅如此,由于去年的洪水淹掉了种子田,他们今年用的是更早留下的种子,导致杂株丛生,极大地影响了产量。

再考虑到鸟兽“偷窃”、工作时的掉落损耗以及一些意外情况,逸云估计今年农场产量可能只有吨,这个数字甚至不如前一年的洪灾年份,亩产也只能达到斤。

来农场“野餐”的鸟类很多,不过这也让逸云不用担心虫害问题

亩产斤是什么概念,逸云所在农场在正常情况下亩产可以破千斤。如果是在中国国内,盐碱地高产时也能达到—公斤的水平。

一边是受天灾影响大幅缩水的产量,一边是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不断上涨的农药、柴油、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可光这些麻烦还不够,由于大米是影响稳定的民生产品,为照顾下行的经济,逸云他们的大米非但不能涨价,还得降价。

他表示,现在农场的目标就是维持下去,每年的收入能保证生产质量、保持正常运转,考虑到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可能今年还要缩减面积,毕竟现在种的越多越亏。

在非洲种地,图什么?

逸云他们农场运营面临的困难,虽然也有运气因素,但众所周知,种地,特别是种粮食,本身就是个投资大、风险高、利润有限的活,从挣钱的角度看,算不上是海外投资的优先选项。

正因如此,尽管本地区自然条件好,但就算是欧美发达国家,也鲜有投资农业项目。逸云更是豪言:“我估计非洲所有的农业项目,都有从中国来的从业者。”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会不远万里跑去非洲种地呢?

澎湃新闻早前报道显示,逸云他们所在的项目同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密切相关,当时在中非农业合作框架下,论坛提出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非农业投资,进一步参与非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机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业。

次年,莫桑比克加扎省*府赠予湖北农垦公顷土地建立“湖北-加扎友谊农场”,这便是如今逸云所在农场的雏形。

此后,湖北的一家民企接管了这处农场,并将耕种的土地扩大到2万公顷,虽然这家民企后来因债务危机、资金链断裂被迫离场,但其运营期间得到了所在国*府的重视和好评,前总统亲自将农场大米命名为“好味道”,现总统任期里,本地*府还修建了一条连接农场与该国主动脉南北公路(EN1)的道路。

逸云说:“虽然没有仔细去调查,但是我走过看过的(农场)里没有比我们规模大的,也没有比我们产量高的。”  

逸云所在农场今年的收割场景

由于粮食的特殊属性,评估该项目不能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中非基金的董事刘宁川称:“我们觉得这个项目是可行的,不能期望非常高的经济回报,社会价值、民生效应,还有自己的可持续性经营,这些都是必要的。”

逸云也认为,农场多少要有点*治意义,虽然水稻作为粮食不是赚钱的最优解,但他们出来有很多事情也不光是为了钱,而是通过作为中国人的一份子在非洲做些事情,来为我们的国家营造了一个好的大的环境。

“非洲人也不傻,虽然说有西方人家忽悠说中国人过来搞殖民什么的,但是他们也知道中国人过来给他们修了路、机场、医院、学校和基础设施,人家过来本来就是要赚钱的,这是大部分正常人都能想到的一点。”  

在他看来,解决非洲人民的饭碗问题,提升他们的消费能力,同样符合中国的大战略。

“把非洲人生活提高了,他们有钱了,他们才有能力去消费。至于消费的话,肯定大部分都是中国产品,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事情。有时候领导们想的问题可能更深远,不看表面上的得失,而是看最终整体上的得失。”  

那么,在非洲人的饭碗里,我们种的大米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逸云介绍道,这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木薯和玉米,所以木薯粉跟玉米粉是最常见的,然后吃大米算是“改善伙食”,有钱的时候多吃点,没钱的时候少吃点。

“比如我前一段时间遇到一个司机,他说现在东西涨价贵得很,没钱买吃的了。我问他吃什么,他说他家里有6公顷地,现在就吃玉米。”      “其他的人可能也是这样,在这些国家基本上月工资五六百元人民币是比较正常的,一公斤大米现在是4元人民币。所以说好多人不吃大米,或者他们自己想办法搞一些便宜的,比如说带壳的稻谷,然后去找一些小作坊去加工,这就能便宜不少。”  

木薯

他还发现,一些工人在吃自带的中午饭时甚至连木薯粉跟玉米粉都不吃,而是直接揣两个水果,有时候是芒果,有时候是橙子,中午一啃完事。来自辽宁的他觉得这种情况有些类似中国早些时候,即家里主要吃高粱,日子好的时候会吃几顿白米饭。

不过,就算是更“高级”的白米饭,由于这边的*府一直很注重控制粮价,所以也没法卖多贵。在生产资料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逸云只能希望该国经济尽快好转,这样如果经济好了,吃大米的人会更多,价格也会上升一点。

当地员工吃的午餐

逸云觉得,这就是中国跟西方国家有一些区别,西方国家不会在乎底层人民过得怎么样,但中国会在乎,而且当底层人民有了些钱,想改善生活的时候,他们需要买的东西基本都是中国产的。

当然,也不是没人考虑过成本更低的木薯,但*府用近乎免费的租金分给他们的是临河的滩涂地,种木薯需要沙地,他们农场的土地种不了。如果改种玉米,那么产出还不如水稻。部分其他作物,如大豆、向日葵,倒是可以种植,只是现在出于收缩成本的考虑,不打算再投资别的作物。

“他们并没有完全约束我们必须种水稻,但是目前来说我们在技术上,还有配套设施上,形成产业的也就只有水稻了。前几年我们种过向日葵,但这几年疫情不稳定因素也比较多。只要国际形势稳定,不出现大的纷争,咱们可以慢慢搞。”  

“*府支持我们,但能做的有限”

虽然在粮价这一块,当地*府的*策限制了他们的利润,但逸云表示可以理解,而且总的来说*府对他们还是挺支持的。

比如他们一直在努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虽说这些基础设施基本都是中国企业甚至是农场自己修的,但他们可以在*策、手续等各个环节上给予不少方便;还有在他们跟本地人产生一些误会引来媒体片面报道的时候,*府也会出面纠正报道口径;另外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和疫情原因,中方员工在签证有效期方面可能会有些困难,当地*府也会给予一些照顾。

不过在帮助改善配套设施,降低生产成本这方面,逸云坦言当地*府能做的事情很有限。

收割时节,当地*府在逸云他们农场组织了一次活动,有农业部长、省长出席

“他们能做的就是说可以引进一些资金,因为这个还不算什么太难的事情,但是总的来说目前我所在的地区没有见到明显的改善。这也就是之前说的那些问题,很多企业是想赚钱的,农业赚钱这个事情又这么难,包括我之前提到的到我们修好灌溉工程的地,他们(其他外资)种了一年,然后人家就跑了。”

正因如此,逸云他们所在的农场对当地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目前*府要搞农业,他们还是靠着我们。别的不说,我们只要给他们种5万亩,对他们来说就是很大的*绩了,他们整个国家能有这么大规模估计都数得过来。其他外国资本也就是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没有多少人过来搞农业的。”

不过,随着该国北部发现天然气田,当地*府的有心无力的情况有望得到改善。但这也带来了新的麻烦,即天然气的财富可能会导致该国局势不稳定。

“18、19年气田那边就开始有恐怖活动了,不管是自发的还是说有人在背后使坏的,但是恐怖活动肯定是有了,附近的屠杀行为也很多,好多人成为难民逃跑了。近年来这个恐怖活动被压下去了,因为他们可能有南非的维和的过来,就把恐怖分子就给压制下去了,目前好了不少。”      “我是希望他这个事情尽快搞好。因为有了天然气,虽然到普通人身上并不会有太大的改观,但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可能会好一些。”  

“当地人倒是想努力,但没工作啊”

逸云所在的农场最多的时候在当地雇佣过名工人,农场的工资可以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肉眼可见的提升。

“比如一些家里人原来可能就两间草房,干了几年可能变成砖砌的了,再过几年家里可以加一些家用电器了,比如电视、收音机、冰箱,这也算是我们这么多年为本地做的一些贡献。”  

因此,农场基本不用担心缺乏劳动力的问题。

“我们去干活的时候,还有好多人就在我们门口等着,他可能有我们有车他就上我们的车来,可能我们都已经不需要人了,他们觉得我们需要人,然后每天就站门口坐着一可能坐一上午,反正反正他们也没什么事来做了,这个人多他们还能交际一下。”      “主要是他们如果能在我们这干上活的话,给他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还是很明显的。”  

农场用卡车接较远的员工上班

逸云觉得虽然这些人可能受教育水平不行,但个人修养还可以。大伙都和和气气的,没有很大的戾气,很少会看到本地人打架的,也很少能看到碰瓷这种不和谐的现象,总体而言还是很服从管教的。

“大伙都知道我们是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  

不过在这种“和谐”、“乐观”的背后,也是因为当地缺乏可以带来改变的机会,“大家都一样穷”。

逸云以国内为例称,在中国你不管是什么出身,你只要想干活总能找到工作,哪怕是出力的,然后可能收入还不差;但这地方,哪怕你愿意努力,你能什么苦都能吃,也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没有岗位就只好在家种地,可能吃的差一点,但是日子是能过下去的。

还有就是教育问题,在中国你只要努力上学,你上了大学就能走出去,就能去更大的世界,对外界的了解就更多了,但是这个国家可能相对来说难一点,因为教育资源有限,能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

“所以很多孩子就跟以前中国贫困山区的小孩一样,想着长大了就继续放羊、结婚生子、生了娃再放羊......他也不知道他未来的出路是哪,有没有什么特别宏大的理想,可能我也不知道。”  

所以,也有很多人会选择去国外比如南非打工,尤其是那些在农场掌握了农机技术的工人。逸云他们农场的技工流失率就很高,一来是因为农场不会一年四季都用得上这些技工,二来也是因为去南非或别的地方工资可能会更高。不过他表示,这些可以通过管理来解决。因为本地人如果能在老家找到固定的工作,哪怕工资不是特别高,很多人也不想去那么远,毕竟背井离乡,在别的国家可能别的国家的人对他们也不是特别友好。

“个人的努力在国家宏观层次来说是非常微小的,现在很多人,特别是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人认不清这个事实。”逸云说。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访非洲农场逸云为什么良田万顷的非洲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