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
陈辉教授
过去1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几率连年增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数量稳步增加,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我国特色,手术比例高达90%,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提出首选桡动脉入路进行冠心病血运重建。但是桡动脉较股动脉要细小且易痉挛,穿刺难度要高于股动脉,在第二十二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上,首都医科医院的陈晖教授针对桡动脉介入治疗入路问题的处理对策做了详细讲解。
桡动脉穿刺
桡动脉穿刺的部位:一般选择在桡骨茎突近端1cm处
穿刺技术:穿透后壁的技术最为常用
预防痉挛及围手术期用药:
硝酸甘油-ug/次
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尼卡地平
肝素
桡动脉径路的特点与困难
1.直径小:
穿刺困难,尤其对于初学者;
大腔导管使用受限,如7F、8F、分叉病变和双支架技术、旋磨(≥1.75mm)、CTO特殊技术等;
导致支持力不够,比如复杂病变:迂曲、钙化、CTO等;
2.容易痉挛:
穿刺过程诱发:送入导丝或造影导管困难、造影导管转动受阻;
造影过程诱发:无法送入指引导管完成PCI;
3.迂曲和桡动脉环常见:
迂曲的发生率在3-5%;部位在桡动脉近心端三分之一处,老年及女性患者发生率高;
根据迂曲形态可分为S、a、Ω及Z等多种形态,其中S和Ω形最为常见,S形处理相对容易;
桡动脉环发生率在1%左右;
困难:导丝、导管通过困难;通过时常合并痉挛,限制了经桡动脉路径的使用,尤其是PCI!
4.变异常见:副肱动脉或高位桡动脉
血管常细小,又是迂曲,不易通过,且易痉挛。
5.使用后容易闭塞,但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少见
文献报道桡动脉闭塞(RAO)率3-5%,但使用后容易闭塞限制了桡动脉的再次使用。
6.上肢血管异常:
A:桡动脉
B:腋动脉
C:主动脉弓
有研究提示,技术成熟的医生遇到在急救中遇到ABC类血管异常情况,仍有更大几率入路失败,几率约15%。
桡动脉径路的处理与对策
1.直径小的处理:克服桡动脉直径小的缺点,获得尽可能大的管腔和支撑力,同时不增加桡动脉的损伤。
SlenderPCI
(1)获得尽可能大的管腔:
①最小化鞘管:减少鞘管厚度,增加鞘管的通过性;
M亲水涂层鞘:鞘管全程均包被了亲水涂层,减少了摩擦,降低桡动脉痉挛的风险;
GlidesheathSlender鞘管(GSS):管壁更薄,表面有亲水涂层,外径进一步减小,7F外径接近于当前6F管鞘,6F接近于当前5F管鞘;而同型号的指引导管均有很好的通过性能,桡动脉局部并发症和闭塞的发生率极低
②无鞘技术(自制的无鞘导管):经桡动脉使用7F、8F指引导管,内置5F或6F导管(多功能造影管或猪尾导管或子导管或指引导管)做套管(相当于无鞘导管的中心扩张鞘);缺点是通过皮下组织、桡动脉有时比较困难;Balloonassist+无鞘技术(留置PTCA导丝)通过更加容易,但操作繁杂;
③无鞘导管(ASAHI公司):专用的无鞘导管,所以管腔获得较大,且全程亲水涂层,所以通过性大大提高。适用于左主干分叉病变,旋磨及肾动脉介入的经桡动脉入路。
对于血管异常的处理对策:
在导丝/导管前进遇到困难时一定要进行造影确认;
如果为穿刺困难,可通过穿刺套管造影;走行困难,通过鞘造影;严重迂曲,通过导管造影
根据手中的器械和血管情况选择不同的技术:亲水.’导丝,强支撑亲水.’冠脉导丝,小尺寸(4F-5F)造影导管等
2.痉挛的处理:痉挛多见于完成造影后,会导致GC无法通过,首先要预防,如果发生了则要应用镇静、止痛药物,或反复鞘管内给予抗痉挛药;也可使用泥鳅导丝、PTCA导丝等。
处理对策:
无鞘导管:可依靠头端的尖端移动通过;
BAT技术:球囊辅助通过;
因球囊形成小尖端,可较容易的通过迂曲细小的血管。
3.迂曲和环的处理:应用超滑导丝、PTCA导丝、无鞘导管、BAT技术、直径更小的导管。
对于无法通过的桡动脉环:
可改用左手、股动脉;
充分利用副肱动脉或高位桡动脉;
此时注意该动脉或分支常细小,易痉挛,建议使用:无鞘导管、直径小的导管(5F)、普通指引导管+BAT技术;
替换尺动脉通路。
,
说明本文为好医术根据陈晖教授在CCIF会议内容原创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果你想把你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与更多的心血管同道交流分享,让更多的人看见你,更多的人获益,欢迎投稿给我们!医无止境,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会以另一种方式被这个世界铭记。
投稿邮箱:Alice.hou
haoyishu.org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好医术APP查看最新公开课视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