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CNStroke专访丨董可辉教授动脉粥样
TUhjnbcbe - 2022/3/31 14:57:00

编者按:

年5月4日,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八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正式拉开帷幕。本届会议上首都医科医院董可辉教授发表精彩报告,从新角度向与会者介绍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向。

首都医科医院董可辉教授

《国际循环》: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很多脑血管疾病的基础,近年来,我国脑动脉粥样硬化呈年轻化趋势,您认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预防?

董可辉教授:脑血管疾病是多病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既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也包括小血管病变等,其中大动脉病变占缺血性卒中的40%~60%,病变血管累及主动脉弓、颅内动脉和颈部动脉。大动脉病变中动脉粥样硬化所占比例最大,随粥样斑块的增长导致血管流出道狭窄,进而远端缺血,发生缺血性卒中。另外,斑块的突然破裂也可导致流出道闭塞,出现急性卒中。

亚裔或欧美人群的颅内动脉病变存在种族差异,亚裔人群颅内病变比例达28%~56%,而欧美人群仅占8%。颅内动脉病变脑梗死的机制有血栓性闭塞、血流动力学障碍和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等。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可能与工作压力、饮食习惯等有一定关系。无论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人群,都呈一定的增长趋势。若要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及其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作好一级预防最重要,如果患者出现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应当积极控制,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进而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

《国际循环》:关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方面的进展,您有哪些独特见解?

董可辉教授:临床实践中,脑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一般通过常见危险因素、脑部形态学检查、颅内外动脉检查和其他血管床检查进行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如果其他动脉如周围动脉或冠状动脉情况较差,则脑动脉情况也将发生异常病变。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临床中主要倾向于动脉粥样硬化炎性标志物的探讨。另外,还有对血管壁的评估,我们中心正在开展高分辨磁共振检查,通过轴位切片,可更直观看到血管壁的改变(炎性或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对临床诊断为卒中,其他检查未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证据的患者,高分辨磁共振可观察到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因此,这类患者在二级预防治疗时常需按照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规范治疗。

《国际循环》:目前,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哪些新的进展,包括药物治疗以及综合干预方面?

董可辉教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是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常用方法,既往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脑血管病的规范治疗更多谈及是抗血小板治疗、他汀治疗和降压治疗。最新研究提示,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缺血性卒中或心血管病患者,是否应尝试他汀治疗以外的方法。抗炎治疗可能对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变有一定作用,即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如果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已达标,仍残留炎症风险,则可进一步通过抗炎治疗,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CNStroke专访丨董可辉教授动脉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