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学
足不出户云游世界
沐浴艺术科技之光博览全球文物殿堂
全
球
MUSEUM
中国科学技术馆
不忘过去,探索未来
科技与梦想的发源之地
来源见水印
泱泱大国
自文明开始
就从未停止科学发展的脚步
从天文到地理
从人体奥秘到光学力学
技术在改良
科学在更新
继往开来不断前行
让科学不仅存在于书本
热爱科学没有年龄界限
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型科普基础设施。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建设经历3次工程,分别于年,年和年开放。我国众多国家级领导人参与筹建或到访过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技馆新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东临亚运居住区,西濒奥运水系,南依奥运主体育场,北望森林公园。新馆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4万平方米,展教面积4.88万平方米。
开馆以来,中国科学技术馆保持了常年对观众开放,服务观众超过万人次以上,为公众构建了一个科学的乐园。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中国科学技术馆还肩负着示范引领全国科技馆事业发展的重任,以做中国科技教育的先导者、科技馆事业的引领者、科学文化的国际传播者,建成世界领先的科技馆为新时代的愿景。
新馆共有四层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
另外设有公共空间展示区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等四个特效影院,其中球幕影院兼具穹幕电影放映和天象演示两种功能。此外,新馆设有多间实验室、教室、科普报告厅、多功能厅及短期展厅。
常设展览以“创新·和谐”为主题,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努力为公众营造从实践中学习科学的情境,通过互动、体验等方式,引导公众进入探索与发现科学的过程。
01
华夏之光
“华夏之光”主题展厅是一个系统、全面、综合展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专题展厅。
展厅面积平方米,共有展项件/套,设置“中国古代的技术创新”、“中国古代的科学探索”、“华夏科技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三大主题分区以及序厅、体验空间两个功能分区,围绕不同主题,讲述古老的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中不断创造与发明、探索与发现的动人故事。
技术创新
华夏之光
该展区主要展示了中国古代在采矿、冶铸、农业机械、纺织技术、建筑、造船与航海等技术领域的创新发明,展现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富裕和发展。
大花楼织机
大花楼织机是中国古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它比普通织机多一个束综提花装置,因其形状似高楼,因此被称为大花楼织机。这种织机出现于东汉时期,盛行于唐代。提花机要两人操作,一人为挽花工,坐在三尺高的花楼上挽花提综,按花本顺序提拉不同位置的经纱,另一人坐在机头处,穿梭打纬。这种提花机最核心的技术就是花本,它控制了织物的图案。
科学探索
华夏之光
本展区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在中医中药、天文历法、古代物理学、算学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就,突出体现中华民族的探索精神。
赤道式日晷
日晷是一种古老的计时仪器,几大文明古国,埃及、中国都有使用日晷计时的记载。
日晷的种类有很多,有赤道式日晷、水平式日晷、等高仪日晷、地球仪式日晷、反射日晷等。这里看到的是中国古代的赤道式日晷。它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子、丑、寅、卯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文明交流
华夏之光
本展区以中外科技交流为主题,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展示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的外传及其影响,同时还介绍了世界其他文明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作用,突出体现中华民族的包容开放精神,让观众从世界科技发展的宏观视角看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突火枪
世界最早的管状射击火器,南宋理宗开庆元年(年)宋*发明。
一窝蜂
明朝的多发性火箭武器。筒形箭架,木筒内贮三十二只火箭,数箭齐发,射程可达三百余步。
火龙出水
明朝的一种二级火箭。因该武器用于水战,故称“火龙出水”。
神火飞鸦
明朝火药武器,射程可达三百余米。
古代火器模型
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