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脑梗死急救从大腿血管深入脑动脉,早期识别
TUhjnbcbe - 2021/1/18 4:43:00
冬季白癜风防治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394264.html
提要

目前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万,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中国每1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万,且每年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卒中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中国大多数卒中都是脑梗死。目前国际公认的脑梗死紧急救治有两种方法,溶栓和机械取栓。相比之下,机械取栓的时间窗更长,在卒中发生6小时内进行患者都会受益,个别患者可延长至9小时,甚至12小时。因为生活方式等原因,血管栓塞患者越来越多。大脑的血管栓塞、即脑梗死,是卒中、俗称中风的一种。由于脑细胞的损害不能逆转,越早开通血管,才能挽救越多的脑细胞。这就是医生常说的“时间就是大脑”。

一开始医学上采取的办法是药物溶栓,但这起效比较慢,所以只有在4个半小时之内溶栓才有意义。心脏动脉血管的梗塞较早实现了机械开通血管,即介入放置血管支架,撑开血管。后来脑梗死的机械开通技术也成熟起来,使用介入技术将支架送入大脑,用支架抓住血栓后取出。这种支架取栓技术在年被中美两国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列为首选方法。这种技术有难度,在国内尚未普及。不过,由于今年起一批介入专家从广州转来珠海工作,中大五院今年3月新开的神经介入科已实施了6例这种手术。

卒中每分钟造成近万个神经细胞坏死

中大五院神经介入科主任周斌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万,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中国每1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万,且每年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这个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男性卒中发病率在全球排名第3位,女性排名第2位。卒中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中国大多数卒中都是脑梗死。一旦发生卒中,每分钟有近万个神经细胞坏死,而且不可逆转,即永久损害。因此,早一分钟救治意义都非常重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卒中、特别是缺血性卒中能够有效救治的治疗时间窗非常短。

周斌介绍,目前国际公认的脑梗死紧急救治有两种方法,溶栓和机械取栓。溶栓就是用药物直接或间接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从而快速打通被阻塞的血管,溶栓又分为静脉溶栓和介入动脉溶栓,要求在卒中发生的4.5小时内进行。相比之下,机械取栓的时间窗更长,在卒中发生6小时内进行患者都会受益,个别患者可延长至9小时,甚至12小时。

介入取栓,从导管进入大脑

所谓介入,是介于传统内科与外科之间的一种技术,不开刀,借助血管造影机、CT等影像设备,用穿刺针、导管等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进入,对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这种技术近年发展迅速,因为其具有准确、安全、高效、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成为越来越多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介入可以分为血管性介入技术和非血管介入技术。后者比如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用于治疗肿瘤。脑动脉取栓则是血管介入,导管从大腿根部的动脉血管进入,一路上行,到达大脑的血栓梗阻处。采访中,周斌随手画出一张手术示意图,向记者详细讲述了脑动脉取栓的过程。最先从大腿动脉穿刺进入血管的,是一根指引导管,进到颈动脉附近一个弯曲的地方,再通过指引导管伸进一根更细更软的支架导管,支架导管继续上行,进入大脑中动脉,通常这里是最易“栓塞”的地方。

借助影像设备,医生可以清楚地看见血栓的位置。在此释放支架,停留5分钟,让支架更贴合血管壁并嵌入血栓中,等于“抓牢”血栓,然后退出支架导管,带出血栓。通常,支架导管需要进出1次或多次,才能将血栓尽可能清除干净。想象一下家里疏通水管。阻塞物去掉,水管的水便立刻通畅起来。支架取栓的效果也是如此立竿见影。中大五院神经介入科的一位60岁男性患者,急诊入院时左侧肢体无力,流口水,已5个小时,过了药物溶栓的窗口期,CT排除脑出血后,医生立即为其支架取栓,开通血管。第二天这位患者的症状就完全消除,肌力恢复正常,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检查量表NIHSS评分,为0分,即“正常”,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据悉,传统静脉溶栓每治疗6个人能使1个人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支架取栓技术每治疗3-4个人就能使1个人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疗效显著。

脑动脉取栓使30%到70%的脑梗死患者受益

周斌介绍,中大五院的介入中心两个手术室,每月手术超过台,但近半年的时间,脑动脉取栓手术仅仅6台。手术少,主要是符合指征的患者少。很多人送来时,已经过了6小时的时间窗,失去了手术价值。

卒中救治的第一步就是快速判断是否发生了卒中。周斌说,以下症状是卒中高危因素,如果身边有亲友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送医:突然出现的一侧嘴角流口水、不能说话或说话含糊不清;突然发生的一边胳膊和腿没有力气,抬不起来、无法行走或站立、拿东西不稳;突然出现的一侧面部麻木或没有知觉;突然出现天旋地转的头晕、看东西不清或有重影;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突然的意识丧失。周斌说,本来脑动脉取栓可使30%到70%的脑梗死患者受益,避免严重后果,但很可惜,实际上能够及时就医的患者比例很低。

科普

哪些人易患中风?

1.高血压病史(≥/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2.房颤和心瓣膜病;3.吸烟;4.血脂异常或未知;

5.糖尿病;

6.很少进行体育运动;

7.肥胖(BMI≥26kg/㎡);

8.有脑卒中家族史。

具有≥3项危险因素,或既往有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评定为脑卒中高危人群,需要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定期进行脑血管专项体检。预防上,研究证据表明,80%以上的卒中是可以通过危险因素的控制来实现早期预防的。一级预防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减轻体重,要严格戒烟,限制饮酒量,每星期保持足够的体育锻炼,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卒中一旦发生,再次复发的风险也很高,这时就需要对卒中进行二级预防,即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抗血栓药物等控制或其他治疗手段避免再次复发。

专家介绍

单鸿中山大学名医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导

医院院长、介入医学科主任、医学影像教研室主任。兼任广东省分子影像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介入放射学研究所所长,医学影像系副主任,中山大学介入医学影像学科带头人。医院协会影像中心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及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放射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会全国委员和介入放射学组前任组长、广东省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同时担任《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总编辑。以肿瘤及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和肝脏疾病的分子影像学为研究方向。先后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卫计委和广东省20余项重点或面上项目的课题资助。主编出版《临床介入诊疗学》、《现代血管解剖学—介入放射学动脉图谱》、《肝脏移植影像学》等多部学术专著,其牵头学术团队所申报的《肝移植围手术期影像学及介入诊疗技术的系列研究》获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不同性质门脉高压症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系列研究》获5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周斌介入医学科

医学博士、硕导、副主任医师

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肿瘤血管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介入医学近20年,在脑动脉瘤、颅内及颈部血管狭窄、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病,以及原发性肝癌、肝硬化门脉高压等肝脏疾病综合介入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及北卡来罗纳大学访问学习一年余,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其中SCI核心杂志收录4篇,参与的《肝移植围手术期影像学及介入诊疗技术的系列研究》获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庞鹏飞介入医学科

医学博士、硕导、副主任医师

医院血管与肿瘤介入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肿瘤血管专家委员会委员。在原发性肝癌,肝硬化门脉高压,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深静脉血栓及动脉硬化闭塞等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6篇,被Biomaterials,JBiomedNanotechnol,EurJRadiol等SCI核心杂志收录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编《肝脏移植影像学》等多部学术专著。

想了解更多?那就赶紧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梗死急救从大腿血管深入脑动脉,早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