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导致EVAR失败的一般有三大因素:
1.患者血管解剖原因,例如短瘤颈、扭曲成角、血管闭塞或狭窄等;
2.术者因素,例如经验、技术和判断等;
3.器械因素,目前常用的分体式支架就存在III型内漏、移植物远期移位和分支展开不充分导致肢体缺血的问题
具体如下:(1)在关于内漏的统计研究发现,I、III型内漏有较高的再干预率,EUROSTAR研究中,I型和III型内漏的再干预率分别为54%和22%,II型仅6%。(2)移植物远期移位也是EVAR术后再干预原因之一,有文献统计了一些分体式支架的内漏和移位率(图1)。
图1分体式支架的I、III型内漏率及移位率(3)EVAR术后肢体缺血发生率2%-3.8%,危险因素包括主动脉分叉处狭窄,髂动脉硬化狭窄、扭曲。20%-40%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今后需要进一步行下肢介入治疗,但分体式支架植入后改变了原先主动脉分叉结构为以后的介入治疗带来困难。因此,一体式的Aegis?分叉型大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相对于分体式支架有如下优势:一体式设计避免了双侧股动脉切开以及“接腿”的步骤,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衔接处Ⅲ型内漏风险及移植物变形的发生
分叉点锚定“解剖固定”概念,避免支架向远端移位保留主动脉分叉处结构为以后下肢介入治疗创造可能,尤其适合主动脉分叉处瘤样病变或分叉处狭窄的病变,减少肢体缺血发生医院血管外科自年7月-年4月应用AB支架治疗41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平均年龄74.3岁,男性比例80.6%,合并糖尿病35.5%,高血压67.7%,冠心病58.1%。术前评估如下表(图2),AB支架成功治疗了主动脉分叉处直径最小仅12mm的AAA病变。随访结果(图3)表明,AB支架的I、III型内漏率和移位率都为0%,随访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
图2患者术前CTA评估情况
病例1单纯腹主动脉瘤,随访8年
病例2腹主动脉瘤植入直型支架后,瘤体进一步扩张。植入AB支架后,随访5年
总结1.一体式支架利用主动脉分叉点,“解剖固定”概念,避免支架向远端移位,且保留并重塑主动脉分叉处结构,降低术中肢体缺血发生也为以后下肢介入治疗创造可能。2.减少衔接处Ⅲ型内漏风险及移植物变形。
3.一体式支架可进行定制,更符合患者个体需求。
4.一体式支架较分体式支架手术创伤更小,操作更简便,稳定性更高成为腔内治疗AAA又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医院血管外科史伟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