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恐怕已经不能完好地站在这里感谢您了,谢谢各位老师的帮助,让我重新获得了生命”。近日,一位张大医院心血管病科,他紧紧握住黄锐医师的手,语气哽咽,“老人家,这个是我们应该做的,为患者解决病痛是我们的天职,您以后要好好保重,身体会越来越好的。”
据了解,去年,张大爷因心肌梗塞后未做急诊PCI、选择保守治疗,2年反复因重度心力衰竭住院,先后4次进入重症监护室,命悬一线。今年,张大爷医院心血管病科后,科室医护团队高度重视,以医治张大爷为契机,医院专家的指导下,立即着手攻坚心脏血管慢性闭塞穿刺这个高风险难题。
黄锐介绍到,因为张大爷的血管已经闭塞2年有余,血管腔内柔软的血栓已经病变成坚硬的机化物(医学上称之为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经过长期动脉硬化进展或急性闭塞没有及时治疗,最后导致的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约占全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历的15%—30%。CTO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形成,并伴有纤维内膜增殖,开通难度最大,成功率较低,被认为是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领域的最大障碍和挑战。
张大爷由于长期慢性冠状动脉硬化、闭塞,侧肢循环的建立使闭塞血管段远端保持一定血液供应,但这种血供仅能勉强维持静息状况下存活心肌,心肌耗氧量增加就会产生心绞痛,只有开通冠脉才能缓解患者症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介入治疗等难点之一,被称为介入治疗“最后的堡垒”,其成功率低于一般冠心介入。
而要开通血管闭塞,除要在闭塞血管腔内找好方向外,还要用硬导丝穿刺出一条道路,这些操作都在肉眼不可见的情况下进行,如操作不当穿出心脏,大量出血将造成患者心包填塞,危及生命,难度很大。以上种种,使得该项手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领域成为最后一个没有被完全攻克的技术堡垒。
面对这个高危险、高难度的手术,科室团队一边积极分析讨论病情,一边请教华西导师团队,经过和家属的沟通,科室团队终于找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方案,即使用微导管加“平行导丝技术”用硬导丝(硬度是普通导丝的10倍)从正向穿刺通过闭塞病变处,反复扩张后,成功植入2枚支架,心内科主刀黄锐医师带领的团队经过数小时努力,成功突破闭塞2年的血管,顺利完成心血管穿刺手术,再次造影提示:支架贴壁良好。
经过心血管病科的精心治疗,张大爷很快出院。黄锐表示,此次病例的成功,医院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力和水平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
医院心血管病科介入团队从建立到现在已有3年多时间,目前已完成三四级手术超过台,其中急诊手术占比40%,切实为守护乐山人民的心脏健康做出了贡献,现已能独立完过慢性阻塞病变的开通手术,并先后多次完成左主干无保护分叉病变支架置入等高难度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