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9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居民们都会载歌载舞,庆祝着“胜利日(ДеньПобеды)”的到来,克里姆林宫、红场、圣瓦西里主教堂等名胜景区充斥着人山人海。然而,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却有一个地方“闭门谢客”——这便是位于莫斯科道路起点的列宁墓。
时至今日,这座保存列宁遗体的墓园已陪伴俄罗斯人民度过了98个春秋,比苏联存在的历史时间还要长。受外部环境与时间的影响,列宁的遗体如今仅剩10%,而护理这10%遗体的资金每年至少需要多万美元。
(列宁墓)
那么,俄罗斯为何宁愿承受如此高昂的经济代价,也不愿让列宁入土为安?历时98年列宁墓的背后,究竟有过怎样的历史故事?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入棺未安”的列宁墓。
是谁提议保存列宁遗体
年8月30日,莫斯科米赫尔松工厂的一声枪响,打出了苏联史上的第一桩惊天谜案,也在冥冥之中改变了苏联未来三十余年的命运:一名女盲人范妮·卡普兰在列宁演讲的途中向他开枪,列宁虽然在此次暗杀中幸免于难,却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年,列宁患上动脉粥样硬化,并因枪伤身体状况开始出现恶化。年由于经历过2次中风和脑出血,列宁的右臂和腿部分瘫痪。身体康复后,他回到克里姆林宫开始撰写一生最后的文章。年,列宁发生第三次脑出血,丧失语言能力。年1月21日,列宁发生第四次脑出血,于当天18时50分死亡,享年54岁。
(年时的列宁)
列宁生前亲自领导了建立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的十月革命,并于年一手缔造了影响后半部20世纪史的苏联。然而,他的突然死亡却为这个庞大的国家和年轻的布尔什维克遗留下了权力的真空。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围绕着苏联未来的革命问题、经济问题和党建问题争执不休。列宁遗体究竟该如何处理,也成为了布尔什维克内部路线之争的焦点。
早在年秋季,斯大林便提出了一个处理列宁遗体的预案。据КарповВ.Генералиссимус一书记载,政治局会议上,斯大林这样说道:“我们有必要对列宁的遗体进行防腐处理。在这方面有最新的科学方法,因此可以挽救列宁多年。我们可以将列宁的遗体保存在一个地下墓室中,这与俄罗斯的旧习俗并不矛盾。”
(斯大林与列宁)
托洛茨基对斯大林“保存列宁遗体”的提议表示反对,他说:“根据东正教的教会教规,圣徒是宗教的遗物。但布尔什维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斯大林提议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将列宁的遗体保留,那么我只想说这和科学毫无共同之处。”
持有反对意见的还有布哈林与加米涅夫,他们一致认为:“只有神职人员才会有这个想法,列宁本人会谴责并拒绝这种行为。”
(列宁遗体被运往火车站)
列宁逝世的当晚7点,玛丽亚·乌里扬诺娃打电话给克里姆林宫,率先向斯大林通报了列宁的死讯。此时,最反对将列宁遗体保存的托洛茨基并不在克里姆林宫,对列宁逝世的消息也毫不知情。斯大林因此得以迅速组织主持列宁安葬事宜的“列宁葬礼组织委员会”,由费利克斯·捷尔任斯基担任委员会主席,加米涅夫、布哈林等人均被排除在外。1月23日下午1点,专列火车将列宁的遗体从生前接受疗养的高尔基运往莫斯科。同日晚7点,列宁棺向公众开放,陆续有万人向列宁遗体做出告别。同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在克里姆林宫城墙附近修建一座地下墓穴,并在此永久保存列宁遗体,以供众人参观。
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做出这一决定后,尽管托洛茨基等人依然对此表示并不支持,但随着列宁临时木制陵墓的建成与列宁墓科研实验室的成立,此前反对的声音便逐渐烟消云散。
列宁遗体,如何保存98年
年1月24日晚,阿列克谢·舒谢夫接到苏联当局的紧急任务,要求他为列宁设计一座临时陵墓。这名苏联史上的天才建筑师仅用几小时便完成了陵墓的草图设计。3天后,这座木制陵墓便坐落在了克里姆林宫参议院塔的外围,让人不得不感叹当年的“苏联速度”。
不过阿列克谢·舒谢夫设计的临时陵墓也有明显的弊端: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多,散热困难的木制陵墓内部温度逐渐升高,这导致陵墓在1月30日不得不暂时关闭进行修缮。2月4日,苏联当局决定建造一座可实现冷空气循环的水晶棺来保存列宁的遗体,并且引入德国制冷设备来为陵墓降温。
(年,列宁墓前的苏联士兵)
但是这样依赖高耗能设备保存列宁遗体的办法并不是长久之计,2月26日,苏联成立一个名为“列宁墓科研实验室”的医疗委员会,要求该委员会“监测列宁遗体的防腐状态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苏联解剖学教授弗拉基米尔·沃罗比约夫与防腐专家鲍里斯·伊里奇·兹巴尔斯基共同研制出了一种保存列宁遗体的办法,那就是配制一种“香树脂液”来对列宁遗体进行防腐处理。为执行这一计划,列宁墓再度关闭,并在3月26日后在内部设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开展保存列宁遗体的研究工作。4个月后,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发文承认:列宁墓科研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是成功的,预计未来能让列宁的遗体保存数十年之久。
到目前为止,沃罗比约夫与兹巴尔斯基为列宁配置的“香树脂液”究竟是什么成分,仍被俄罗斯当局列为国家机密。但据列宁遗体保存委员会第四任负责人白科夫教授称:列宁的遗体每两周都会被护理一次,护理的全过程需要在室温为16℃,湿度不超过70%的无菌实验室内进行。每隔18个月,列宁的遗体都会被放在处理池中,用“香树脂液”浸泡2个星期——上述这些护理项目的每年费用,至少需要多万美金。
(列宁遗体)
与列宁遗体保存技术同步改进的,则是列宁的陵墓设计。年3月26日,在列宁墓科研实验室成立的同一天,第二座列宁墓的设计工作也随之展开。5月1日,新的橄榄色木制列宁墓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墓园四周还布置了象征工人的“铸铁炉”。年1月,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宣布举行列宁石墓设计国际竞赛,并在后续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份提案和草图。
最终,休谢夫及其团队基于第二座陵墓的简化版本设计的陵墓设计被采用。新的陵墓使用了砖墙和花岗岩表面,并用大理石、拉长石和斑岩镶嵌装饰。内部建有的门厅和悼念大厅,由著名画家、建筑师伊格纳季·伊格纳季耶维奇·尼温斯基负责装修工作,面积高达一百平方米。
(年列宁墓)
年,用于参观阅兵式的看台在列宁墓的两侧建成,今日人们所熟悉的列宁墓从此正式诞生。
“入棺未安”的列宁墓,能否继续存在
在苏联生物专家和建筑师的不懈努力下,列宁的遗体一度凭借着现代科技的力量克服了自然的腐朽,在特制的水晶棺中得以保存。但历史的变故与动荡对列宁遗体的影响,却令参与该项目的专家始料未及。
年6月22日,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大举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年7月,面对着兵临莫斯科城下的德军,苏联高层不得不做出最坏的打算,以运输“机密设备”的名义,将列宁的遗体运输至苏联中部城市:秋明。然而在前往秋明的路途中,由于专家难以一时间找到低温无菌的环境,列宁的遗体开始出现腐烂的迹象。最终,专家们不得不截除了列宁的左肢和一条腿,并用假肢代替。
(列宁遗体)
从此,列宁的遗体长期在秋明国立农业科学院主楼2层15号教室内被秘密保存。直到年苏德战争结束后,列宁的遗体才被重新运回莫斯科。此前列宁墓的设计师休谢夫和雕刻家鲍里斯·伊万诺维奇·雅科夫列夫共同设计了列宁墓的新水晶棺。年9月16日,列宁墓经过彻底重建,时隔4年再度向游客开放。据苏联当局统计,在列宁墓重建后,每年接待的游客高达万人。
年3月5日,苏联第二代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逝世,其遗体随后被运送到实验室进行防腐处理。3月9日,装有斯大林遗体的水晶棺安放在列宁遗体的旁边。自此,列宁墓更名为“列宁-斯大林墓”。
(斯大林遗体)
年2月14日,苏共二十大召开,会议上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并重点谴责了斯大林在历史上的个人崇拜问题。会议结束后,苏共开始在国内讨论斯大林遗体能否进入列宁墓的问题。年10月31日晚,斯大林的遗体被移出列宁墓。在此之后,专家们发现列宁的遗体再次出现了腐化的现象,因此不得不将遗体没有腐烂的头部取下,安装在人造的躯干上。
年,受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的影响,关于列宁遗体是否应该继续保存的话题再度引发争议: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尤里·卡里亚金声称:“苏联当局应遵循列宁的遗愿,将安葬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他母亲坟墓旁边的墓地。”但后经苏联相关部门调查,发现列宁并未立下如何安葬他的遗嘱。
(今日列宁墓)
同年4月21日,苏联电视栏目主持人马克·扎哈罗夫发表更为极端的言论,声称“列宁是国家的罪犯,我们应用人道的下葬方式来原谅他过去的所作所为。”,此举引发了莫斯科相当部分公民的集体抗议。10月10日,莫斯科市议会大楼附近举行了大规模示威,要求戈尔巴乔夫当局应保护列宁的遗体“免受攻击”。11月,《福布斯》杂志报道苏联当局愿意以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带有列宁遗体的水晶棺。尽管杂志记者事后承认这是一条“假新闻”,但此举依然引发了苏联公民对戈尔巴乔夫当局的愤慨。
年12月26日后,由列宁一手缔造的红色大厦轰然倒塌。在苏联解体后,列宁墓是否应该保存一事引发了俄罗斯国内更广泛的争议。年5月9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苏联解体后首次登上列宁墓旁的看台,参观胜利日阅兵式。但陵墓上的“列宁”二字却被人造花环覆盖,此举激怒了相当部分的俄罗斯公民。
年10月,莫斯科市长尤里·卢日科夫提交了向叶利钦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恢复莫斯科红场的历史面貌”的草案,提议“拆除列宁墓以解决克里姆林宫外围余人的休息问题”。但该提议最终被此前引起民愤的叶利钦拒绝。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年3月17日,在国家杜马会议上,叶利钦正式将“重新安葬列宁墓”的言论定为非法,并等同于破坏公物。年9月15日,俄罗斯文化部宣布不得清算列宁墓。年12月31日,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弗拉基米尔·普京就任俄罗斯新一任总统。
就任总统后的普京,延续了叶利钦对列宁墓的保护政策。年,关于列宁是否应被安葬一事再度引发争议,普京于当年7月24日表态称:“俄罗斯在苏共的领导下度过了七十年,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的。列宁这个名字,贯穿了人们的一生。对他们来说,否定列宁,就意味着,他们一直在追随虚假的价值观,他们虚度了自己的一生。我认为,类似的行为会导致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思想混乱再次发生。”
太阳照常升起
尽管叶利钦、普京两届俄罗斯政府都反对将拆除列宁墓,但早在年,“列宁墓科研实验室”医疗委员会就已被并入全俄药用和芳香植物科研所生物医学技术科研与培训中心。年,列宁遗体的护理资金主要由保存列宁墓慈善公益团体提供。在年后,主要由列宁墓独立公益基金会负责筹措。
年5月9日举行的胜利日51周年阅兵,是列宁墓最后一次被用作检阅台。年始,俄罗斯国家领导人只在列宁墓的周边搭建临时看台,观看阅兵式。年起,每逢“胜利日”阅兵式,列宁墓都一律会闭门谢客。
(年俄罗斯胜利日阅兵)
此外,尽管俄罗斯总统普京支持将列宁墓保存下来,但在公开场合中,他曾多次批评列宁以及布尔什维克的“历史错误”。年6月,普京在联邦委员会回答提问时说:“布尔什维克政府与德国单独媾和,俄国因其卖国行径输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年1月,列宁92周年忌日前夕,普京又在总统科学与教育委员会会议上声称:“列宁的自治思想是促成苏联解体的原子弹。”年12月,在年度大型记者招待会上,普京又表态称:“列宁最大的失误是把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统一国家,改造为国家联盟。”
(普京年批评列宁政策)
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开展了一次名为“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民意调查活动,在此次名义调查活动中,一手缔造苏联的列宁仅排名第六,斯大林排名第三。沙皇俄国末期的改革家斯托雷平却排名第二,古罗斯政治家,军事统帅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排名第一。
年1月25日,普京领导下的“统一俄罗斯党”发起一场名为“告别列宁”的活动,超过20万人在统一俄罗斯党开通的网站上投了票,结果是有将近70%的投票者赞成土葬列宁。
(列宁墓)
尽管时至今日,列宁的遗体仍被保存着,但是列宁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的地位却悄然发生的改变——关于他在历史上的事迹,主张,也在逐渐被俄罗斯人所遗忘。被人们保存下的列宁遗体,也因此逐渐成为了一尊不具有任何历史特殊含义的“无害”神像。
对于今日列宁遗体面临的处境,或许年时反对修筑列宁墓的托洛茨基已经做出预言:“对列宁作为革命领袖的态度被对他作为教会领袖的态度所取代。在我的抗议下,在红场上竖起了一座廉价的、冒犯革命意识的陵墓。关于列宁的官方书籍变成了同样的陵墓。他的思想被剪裁为虚假布道的引文。被防腐处理的尸体,正在与活着的列宁作战。”
(斯大林,托洛茨基与列宁)
时至今日,列宁的遗体依旧躺在水晶棺内,供人瞻仰。但他一手缔造的苏联与革命精神,却早已随年12月26日红色大厦的倒塌而化作夕阳。
但只要是太阳,总有一天会升起。那时的列宁墓,究竟会被赋予怎样的含义,或许只有俄罗斯人民在自己前行的路上,才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