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山水文化奏和鸣苗乡侗寨荡欢歌黔东南
TUhjnbcbe - 2024/12/31 10:27:00

五年光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仅是弹指一挥间。

五年岁月,在一地的发展史上,却足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五年。

战贫困、增实力、稳发展、保民生、守底线、走新路……。这五年,黔东南州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苦干实干,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山水文化奏和鸣,苗乡侗寨荡欢歌,黔东南锦绣画卷正徐徐铺展。

攻坚克难战贫困

月亮山深处,榕江县计划乡加宜村变了新模样。

从人畜混居、脏乱差的贫困村寨,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兴旺、风景秀丽的旅游村寨,“月亮山居”民宿群拔地而起,休闲度假游、非遗体验游日趋红火。

“做梦都没想到有这么大的变化。”加宜村村民姚老努的老房子租出去被改造成了民宿,夫妻俩不仅在民宿务工,还把自家养的鸡、种的菜卖到了民宿,一年租金、务工、产业收入达10万元。

村村寨寨美丽蝶变,是黔东南彻底撕下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的生动呈现。

村民在从江县贯洞镇归龙百香果基地采摘百香果。吴德军摄

黔东南州是贵州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

“十三五”以来,黔东南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州上下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脱贫攻坚组织领导体系;构筑形成了黔东南州脱贫攻坚“1+10+9+N”政策体系,涵盖了饮水安全、通组公路、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安全、金融扶贫、综合保障、党建扶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各方面;实现了贫困村帮扶全覆盖,贫困群众结对帮扶全覆盖。

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帮扶机遇,凝聚起各方力量,深入聚焦脱贫攻坚重大问题,聚焦深度贫困,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突出打好“四场硬仗”,全力攻克脱贫攻坚堡垒。

锦屏县种植的精品提子成熟,吸引游客前来采摘。杨晓海摄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

攻坚克难、决战决胜、千年梦圆。

“十三五”期间,黔东南全面完成30.8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有效解决.7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组组通”公路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4万户、透风漏雨整治6.23万户、“人畜混居”整治4.45万户,“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全面补齐,减少贫困人口96.67万人,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两个宝贝”放光彩

撕下千百年绝对贫困的“标签”,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

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年至年,黔东南州累计接待旅游人数4.83亿人次,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05亿元。

漂亮旅游成绩单背后,源自黔东南“两个宝贝”大放光彩。

原生苗侗民族文化的灿烂,原始山水自然生态的美丽,黔东南的神奇与魅力都被浓缩在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宝贝”中。

山水文化奏和鸣,让黔东南扬起自信的脸庞,“美丽”成为了黔东南最具优势的一种资源。

游客陶醉在山水相依的苗寨中。雷山宣传部提供

用好“两个宝贝”,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这是黔东南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生动实践。

“十三五”以来,黔东南围绕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精心呵护“两个宝贝”。黔东南中国传统村落增加到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增加到个,数量居全国市州第一。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8%,“两江一河”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黄平、施秉等8个县获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雷山县获首批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五年的精心呵护,“两个宝贝”光芒更盛,黔东南实现美丽逆袭。

镇远古城成功创建5A级景区,全州A级景区达到73个,镇远、西江、肇兴等一批精品景区流光溢彩,锦屏隆里古城、黄平旧州古镇、凯里下司古镇、剑河温泉等一批新景区新景点冉冉升起。

绿色发展风生水起,黔东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林菌、林药、林鸡、林蜂等林下经济,林下种养殖利用森林面积突破万亩。果园、茶园、药园,黔东南山山岭岭,崛起了一座座“绿色银行”。

天柱县油茶林下喂养土鸡。金可文 摄

“宝贝”之美璀璨夺目,寻“宝”之旅愈发便捷。

在“十二五”建立“两机场、两高铁、县县通高速”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后,“十三五”期间,黔东南先后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30户以上自然寨通硬化路,实现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的全面畅通,摆脱了交通这一最大“制约”。

穿行于苗乡侗寨的农村公路。李长华 摄

而今,两个“宝贝”已成了黔东南州实现后发赶超、推动新跨越的优势、本钱、底气和信心,瑰丽文化与大美山水的和鸣,将奏出更为绚丽的新乐章。

跨越发展织锦绣

五年,是时间的标尺,也见证发展新高度。

“十三五”以来,黔东南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开拓进取、砥砺奋进,各项事业都有新突破,城市乡村都有新景象。

这五年,是欣欣向荣的五年。

工业强起来。黔东南持之以恒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工业经济提质发展。十大工业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电池、新型建材、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较快增长,食品加工、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玻璃制造等产业规模初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2%。

三穗经济开发区鼎盛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一角。黔东南州工信局提供

农业旺起来。蔬菜、食用菌、茶叶、精品水果等重点产业迈向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苗侗山珍”公用品牌“横空出世”,“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级示范园区“双零”突破。

天柱县社学街道长团村蜜柚基地。金可文摄

服务业火起来。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产值占据半壁江山。市场主体总量实现翻番,达到32.76万户。

据统计,年,黔东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年均增长7.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至3.44万元、1.13万元,年均分别增长8.2%、10%。

这五年,是幸福满满的五年。

易地扶贫搬迁孩子在榕江古州三小新教室里上课。王炳真摄

黔东南坚持人民至上,用心办好民生实事,财政对民生的投入累计达亿元,是“十二五”的1.6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16个县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就业创业成效明显,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4.9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8.66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州县乡三级远程医疗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凯里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

“十三五”,黔东南织就了一幅壮丽的锦绣画卷,苗乡侗寨欢歌荡漾。下一个五年,这幅画卷必将更加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丹

编辑:余光燕

编审:熊诚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水文化奏和鸣苗乡侗寨荡欢歌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