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她接生了冰心林徽因的5个孩子和5000
TUhjnbcbe - 2024/11/5 9:34:00
哪里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说历史的女人——第期)

在民国时期的众多才女中,冰心和林徽因是最为著名的,一个是冰清玉洁的文坛翘楚,一个是多才多艺的建筑学泰斗。二人也经常被人对比,因为她们二人有着不解之缘:同时代人,曾是同乡,邻居,相知很深,又多有嫌隙,为后人津津乐道。

而今天所讲到的这位才女,跟冰、林二人也是同时代的人,她比冰心小1岁,比林徽因大3岁;她虽没有冰、林名气大,却是完全可以跟这两位媲美的才女;某种意义上说,她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完全可以超越这两位。但她的一生,跟冰、林两位拥有美好的爱情完全相反,她终身未嫁,一生拒绝结婚生子,但她却接生了冰、林二人所有的5个孩子,还成功接生了个婴儿,堪称神奇!那么这位才女是谁?她为何只为帮助别人的孩子来到人间,而自己拒绝结婚生子?请看本期分解。

这位才女就是被誉为“中国医学圣母”、“生命天使”和“万婴之母”的林巧稚先生。她一生虽不曾大红大紫,甚至是默默无闻的,但也有着不凡的甚至是伟大的人生。她的一生可以用8个拒绝来概括,即拒绝缠足;拒绝被淘汰;拒绝恋爱结婚生子;拒绝战争避难;拒绝搞特殊化;拒绝参加开国大典,拒绝马虎大意,还有拒绝……

林巧稚

(一)5岁丧母,拒绝缠足的女孩

年12月23日,林巧稚出生于福建省思明县鼓浪屿的一个教员家庭。林家信仰基督教,所以父亲给女儿,给这个上帝带来的“礼物”起了个美丽的名字。林巧稚也人如其名,自小就美丽、灵巧而纯真。而且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女孩。

林巧稚出生的时代,中国大部分地区女孩都是要缠足的,当然她也不例外,在3岁时就要被母亲缠足。但个性倔强的她死活不愿意,她哭着,叫着,跳着,进行激烈的反抗。小小年纪的她居然要“离家出走”!当父亲把她找回来后,在父亲的央求下,林巧稚终于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次胜利。

然后,她便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不幸。

林巧稚永远也不会忘记母亲去世时忍受的极大的痛苦。尽管她那时才5岁。可是5岁的她也是女人,似乎在那一刻起,在她朦胧的潜意识里,就感到了女人和男人的不同,女人在某些方面比男人要活得痛苦。那年,她的亲爱的母亲不幸患子宫癌去世了。也是从那一刻起,她开始有了模糊的人生“定位”。

当然,那时的她还不明白医生的定义。不过她确信,那些穿白衣的,胸口绣着红十字的人,他们是可以成为天使的。尽管他们未必会像安吉尔那样在天上飞。

过早地失去母爱,让父亲对她更加疼爱。做为一名基督徒的儿女,林巧稚被父亲送入英国传教士所办的幼儿园。

她在10岁时又进入由牧师创办的新式学堂——厦门女子学校(后来是学院)读书。她在这儿学习了近10年。在这期间,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徒。自少年时期,她便开始信奉上帝的“爱人如己”的信条,并用自己的一生加以践行。

她的老师卡琳小姐是一位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她博学多识,性格柔和而谦卑,对所有的学生,不分贫富贵贱,都平等对待。所以,林巧稚自小就在心中形成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在这里,她开始确立了要当一名医生的人生理想,去救治像她母亲那样不幸的人,不管他是谁,她都要面对他的不幸和痛苦。

林巧稚

(二)8年苦读,拒绝被淘汰的女生

林巧稚19岁从厦门女子师范学院毕业,并曾留校任教。但她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所以,第二年,她在父亲和老师卡琳的支持下,同女伴余琼英来到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招生考试。

在考英语时,由于天气酷热,余琼英在考场上中暑晕倒。林巧稚立即放下试卷,与另一女生将余琼英迅速抬到考场外的阴凉处。她仅用了十几分钟,便处理完了这起突发事件,让余琼英转危为安。然而,考场如战场,当她再度回到考场时,考试已经结束。

她想这下完了,她的英语肯定考砸了。那一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全国各地名考生中,只录取25名,考砸一门意味着什么,她是知道的。她为此已经绝望了。

然而,上帝开恩,最后她竟奇迹般地被录取了。因为,那年的考官也亲眼目睹了她在考场上冷静而热情的、充满爱心的临场“发挥”。协和医学院招生为了什么?不就为了培养合格的医生吗?医生不就是为了救死扶伤吗?林巧稚在施救同学的那一刻已经显示了做为一名医生的潜质!也许她天生就是当白衣天使的!

再者,林巧稚没有考好的那一门是英语,当她放弃考试施救同学时,跟监考老师,那个英国人有短暂的对话,她一口流利的英语早已征服了那位老师;还有就是她其他科考得都很好,所以最终林巧稚被破格录取了。

之后,林巧稚在协和医学院苦读了8年。

学院开设的课程很多,包括中文、英文、经济学、社会学、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还必须选修一门第二外语,法语或者德语。可是,林巧稚之前没有学过物理、化学课。所以她的学习难度自然加大许多。开学伊始,老师就告诉学生,如果学习跟不上、考试不合格的人,尽早做打算,要么退学,要么转走,因为功课会越来越难,是很难毕业的。言外之意,有相当一部分入学的学生是要遭淘汰的。

在协和医学院,75分的考试成绩才算及格。一门主课不及格者,留级;两门主课不及格者,就得劝退。

不过,林巧稚拒绝被淘汰,所以她只有苦读书。

当时学校规定学生宿舍每晚10点半熄灯,大多同学都按规定作息。但聪明的林巧稚发现一个规律,10点半是熄灯了,不过到半夜12点就会重新送电。摸清这个规律后,她总是10点半上床休息,过了12点再起来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期末考试,林巧稚就门门优秀,生物还考了全班第一。

此后她一路高歌,在8年中学习成绩一直高居榜首,并获得协和医学院最高荣誉的“文海”奖学金,她是该校第一个获得此奖学金的女生。

林巧稚在工作

(三)痛下决心,拒绝恋爱结婚生子的女人

这条拒绝有点残酷。

不过对于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人,再残酷他都会面对。举个例子。世界文学史上有一位奇才,他叫卡夫卡。他用仅仅41岁的短暂的生命奠定了世界文坛一流大师的地位。他就有个残酷的选择,拒绝结婚生子。当然这一条不是应该提倡的,否则人类岂不灭绝?但是,对于这种抉择,你必须尊重。

林巧稚就是这样的选择。她当了一辈子妇产科一生,从她手中成功接生了5万个婴儿,包括她的同龄人,冰心和林徽因的所有的孩子:冰心的一儿二女,林徽因的一儿一女,共五个孩子;还包括傅作义的儿子;还有,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本人也是她接生的。所以她被成为“万婴之母”是毫不夸张的。那么她为何非得拒绝结婚生子呢?这跟为别人接生有什么矛盾吗?

当然没有矛盾。不过也当然有原因。

第一个原因。当她在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医院的聘书上是这样写的:

“兹聘请林巧稚女士,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医院,就这么任性。如果一个女大夫选择内、外、妇产科这样的大科,是不允许结婚的,如要结婚,必须先辞职。医院认为: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贤妻良母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只能二选一!

林巧稚接受了。

第二个原因。其实在林巧稚报考协和医学院的那一刻,她已经下了决心。当时她已经20岁,在那个年头,大多数女孩已经结婚了,或者即将结婚。她的家人当时就劝她别考了,医学院是8年制学业,毕业后不成老姑娘了?她当时就说,“我必须要考,大不了这辈子不结婚!”

还有其他的原因,下文再说。

医院工作很出色。年,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

林巧稚在工作

(四)面对战争,拒绝避难的医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处于危险之中,有许多生活在北平的人都出去避难了。比如清华北大等大学都迁到了昆明,不少文化界的人也都到大西南了。首先应肯定的是,这是正确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中国不能失去知识分子,所以在战争来临之时,手无寸铁,甚至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化人转移到大后方,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都是明智的正确的选择。

所以包括冰心夫妇,林徽因夫妇,或者老舍、茅盾、徐悲鸿等等著名文化人都到云南、四川避难了。但是,林巧稚没有走。

医院都关闭了。到年,医院也被迫关门,大部医生都回家了。林巧稚的家在南方,在海边,至少战火没有那么快燃烧到那儿,所以她想避难,根本不需要到大西南,回到老家就可以了。并且还可以同家人团聚,让家人放心。可当大家劝她回家避难时,她拒绝了。

她说她要留在北平为那些患病的妇女看病。因为战争不能赶走所有的人,还有更多的人留在那儿。他们生病了怎么办?她们生孩子了谁管?于是,她在北平东堂子胡同10号开设了妇科门诊,从容挂牌坐诊。

北平沦陷后的一个雨夜,有一个产妇因胎儿横位难产。

林巧稚听说后,顾不得大雨如注就出诊了。当她赶到产妇家里时,已经浑身湿透,她顾不上换衣服,就麻利地开始工作。她撤去垫在产妇身下的已经脏了的草木灰袋,铺上干净的被单,开始认真地、轻轻地为产妇正胎位,并仔细地倾听胎心音的跳动,嘴里还不停地安慰着产妇。终于,一个男孩在炮火的轰鸣中诞生了,母子平安!

接着,林巧稚看着这个身穿破旧衣服的母亲,默默地打开出诊包,抽出几张钞票放在她炕头,对着旁边的男人说:“她太虚弱了,给她补补身子吧。”

林巧稚出诊时,会经常在包里带些钱,她虽然钱不多,但碰上家庭困难的病人,她不但不收费,而且还要倒贴。国难当头兮,哀民生之多艰!

有时候,为了方便那些农村的贫苦妇女,林巧稚甚至骑着毛驴到乡村去,亲自为她们登门诊治。

抗战胜利后,年,医院重新营业,医院,并在此工作,一直到去世。

年,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有不少人想到北平要再遭战火,于是纷纷出去避难。北平城防总司令傅作义的夫人(林巧稚曾给她接过生),给她送来一张傅将军亲笔签名的机票,可以搭乘任何一次航班去任何一个城市。傅太太劝她出去避难,并特别嘱咐说:“这是多少人用金条换不来的啊。”

可她谢绝了傅太太的好意,她要在北平守着她的病人。她仍没有走。

林巧稚在工作

(五)一视同仁,拒绝搞特殊化的白衣天使

林巧稚不管是在自己开门诊时,医院坐诊,对前来看病的人都一视同仁,决不搞特殊化,管你是腰缠万贯的富翁,还是一贫如洗的穷人;管你是单位领导还是普通人。如果她见到谁看病挂了她的专家号,她给对方看病时就会说,下次来挂普通号就可以了。挂普通号不但价钱低得多,而且看病是一样的,我不会因你挂了专家号,而另眼相看。

有时候,护士会提醒她,待诊室里有等候的特殊病人(这些特殊病人,往往是某位官员的太太,或者某外国领使的夫人),林巧稚总是头也不抬地说:“病情重才是真正的特殊。”

朱德夫人康克清曾在一篇文章中称赞她道:林巧稚看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论病人是高级干部还是贫苦农民,她都同样认真,同样负责。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六)坚守岗位,拒绝参加开国大典的执著

年10月1日,新中国在万众期待中诞生。如果能参加开国大典那一定是今生的荣耀。因为全国数亿人不是谁都能到北京的,北京人也不是谁都能到天安门广场的。但做为著名医师的林巧稚收到了“开国大典邀请函”。但被她毅然拒绝了!

别人都不理解,大家都求之不得呢。可以一天不上班不说,关键这是种荣誉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事情啊!同事们为她惋惜,可她却说:“我是个医生,我又能去做些什么呢?我的病人更需要我,我要守护在她们身旁!”

主席和林巧稚握手

不是不爱国。因为她没有时间。假若她在开国大典中尽情欢呼的时候,有一个小生命出生怎么办?假若这个小生命出生时出了问题怎么办?

她说:“我愿为上帝做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林巧稚塑像

(七)尊重科学,拒绝马虎的斗士

在医院的一次考试中,林巧稚要求每个学生完成10例产妇分娩全过程的观察,并用英文写出完整的报告,以此来评定他们的临床能力。于是大家丝毫不敢松懈,都认真地观察病人,然后认真地写下病历报告。

但最终仅有一份报告被评为“优”,其它均为“不及格”。学生们都找不出自己写的报告的毛病,怎么就不及格呢?大家向林教授请教是怎么回事。林巧稚严肃地说:“你们的记录没有错误,但却不完整,漏掉了非常重要的东西。”

于是大家去看了仅有的一份为“优”的病历报告,结果发现,这份病历里多了一句话:“产妇的额头有豆大的汗珠……”

林巧稚严肃地说,“你们不要以为这句话无关紧要,只有注意到了这些细节,才会懂得怎样去观察产妇。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个体的、种种预料不到的变化。”细节决定成败。

年,中国进入特殊历史时期。那时候什么都在“da跃进”。医院为了提高工作速度,简化掉了很多步骤。医院领导曾提出改进手术的洗手方法。他们说洗个手洗那么久,洗那么多遍,那么慢,怎么能赶上国家形势?

这种洗手方法是多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因为少洗一次或少洗一会儿,手上的细菌就洗不掉,就会增加手术感染的机会。这样的“da跃进”不是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吗?在大家都不敢违抗上级的命令时,林巧稚站了出来。医院领导,倔强地据理力争,医院领导也只得妥协。

在这个时期,林巧稚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她曾被革去医生的职务,到病房做护工,为病人打针、送药、清洗便盆、倒痰盂,甚至被派去打扫厕所。但她不管干什么工作,都积极认真,态度乐观,用一腔爱心去面对。她即便在厕所擦拭的瓷砖都一尘不染。

那年的冬天很冷。彭真(当时受到错误批判)之女傅彦在农村劳动时得了“血崩症”,林巧稚没有丝毫犹豫,把傅彦接到了自己家里。经过详细检查,被确诊为“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子宫功能性出血”,林巧稚坚决地给她治好了病。当时有人说她立场有问题,她说:“我是一个大夫,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当医生,要有科学的严谨负责的态度,一点都马虎不得。

(八)只为病人,拒绝政治的低调

上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形势需要,许多著名知识分子都纷纷入党。可林巧稚无动于衷。当时周总理曾经关切地问她对入党的看法。

林巧稚委婉地谢绝了。她说我是基督徒,入党恐怕不方便。

不入党不代表不爱国。因为你要尊重一个人的信仰。她出生在基督教的家庭里。而且法律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周总理也说:“不必介意这个问题,在党外一样可以工作。”

林巧稚不是拒绝党,而是对政治不感兴趣。她的心中只有病人。况且,伟大的鲁迅先生也没有入党。这点不能苛求她。

年,林巧稚当选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院士。这是国家对她的肯定。

领导人和林巧稚谈话

(九)她拒绝结婚生子的终极原因

林巧稚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她用毕生精力,在治疗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年3月。一名内蒙古包头市的女工叫焦海棠,她已经怀过4个孩子,除了头胎小产外,其他3个孩子都是出生后全身发黄而夭折。现在,她又怀上了第5个孩子。她再不能让孩子出问题了,于是她在焦虑中给林巧稚写了求救信。

林巧稚判断出她的孩子患的是新生儿黄疸,又叫新生儿溶血病,这是母子之间因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疾病。新生儿溶血病当时在国内还没有成活的先例,国际上也罕有完全治愈的记载。

但是,林巧稚毫不退缩,毅然接收了这个孕妇。

一连几天,林巧稚下班后就钻进图书馆,查阅世界各国的最新医学资料。但是这方面的资料极少,最后只找到了通过婴儿脐带换血的一个方法。

可这样大的手术究竟应该怎样做?没有任何文献和先例可循。林巧稚经受着沉重的压力,冒着极大的风险(因为一不小心,手术若失败,就意味着那位妇女将陷入绝望),全面汇总了妇产科、儿科、病理科、血液科、外科专家的意见,制订出了一套详细的对新生儿进行全身换血的方案,组织了好几次会诊,可以说是殚精竭虑,最后终于手术成功,让那位孕妇保住了第五次生产!

为了感谢林巧稚等人的“救命之恩”,产妇给这个孩子取名“协和”。

林巧稚用脐静脉换血的方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填补了中国妇产科医学的空白。

林巧稚和孩子在一起

有关专家这样定论,林巧稚几乎以一己之力,让中国婴儿死亡率、产妇死亡率降低了%!这就是中国尽管数十年来饱受战争、瘟疫的侵害,而新中国建立后,人口不降反增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没有林巧稚,可能许多如今在世的中国人就不存在。

多年来,老百姓把从她手里接生的孩子起名“念林”、“爱林”、“敬林”、“仰林”等等,以示对她的感恩。

所以在林巧稚去世26年之后,年,她依然被评为建国以来感动中国的位人物之一。年9月,她再度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林巧稚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自己的岗位,即便在每年的生日,她依然如此。她说,“我到产房过生日更有意义。我为难产的孕妇接生,当小宝宝在我生日的时候降临人世,那哇哇的啼哭声就是最动听的生命赞歌,对我来说,那是最好不过的生日礼物了”。

因此直到晚年,林巧稚先生都未曾婚嫁。家里的电话放在床头,若医院有严重的病例,她就整夜地守着电话。她曾说过,“我今生的惟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

这就是林巧稚拒绝结婚生子的终极原因。

做为冰心先生的儿女的接生者,林巧稚也受到了她由衷的赞美,冰心曾在文章中说:

她是一团火焰、一块磁石。她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极其丰满充实地度过的。她从来不想到自己,她把自己所有的技术和感情,都倾注给了她周围一切的人……她不平凡的形象永远在我的心中闪光!

(十)林巧稚最后的乞求

晚年时的林巧稚积劳成疾,她患上了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脏病等。患病期间,她开始在轮椅上、病床上写关于妇科肿瘤的书,直至她去世前,50万字的专著《妇科肿瘤学》终于完成。她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早已不是住院医师了,但她仍要求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即使是半夜也要马上通知她。

甚至在去世前一天,她还接生了6个婴儿。

在林巧稚病情恶化时,她在昏迷中,还总是断断续续地喊:“快!快!拿产钳来!产钳……”

年4月22日,医院逝世,享年82岁。她的遗嘱是,将个人毕生积蓄的3万元人民币,医院托儿所;把她的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

其实早在年,她医院和幼儿园。一笔是她在美国学习期间节省下来的生活费,折合人民币约元;另一笔是她任中科院学院士后积存下来的差旅费,共元。当时这笔钱还是不小的数目。

在林巧稚弥留之际,邓颖超的秘书赵炜来看望她。她从昏迷中清醒来,认清来人后,想起了一件事。她断断续续地、吃力地说:

“……我从不愿意走后门。但有些事想走邓大姐的……后门,请她关心一下建立……妇产科研究中心……的事情。”

赵炜不由得一阵心酸,她贴近林巧稚,捧着她的一只手,含着泪说:“林大夫,这不是‘后门’,这是正门。您放心,我一定代您转达……”

一生没有求过任何人,这是林巧稚先生最后的、唯一的乞求。

林巧稚的座右铭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林巧稚传》《“生命天使”林巧稚》《“万婴之母”林巧稚》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她接生了冰心林徽因的5个孩子和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