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基金投资者的“三三”基金投资小方法
是投涨起来的,还是投跌过头的?
这样发掘业绩长牛的基金更靠谱
跟投“悄悄盈”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你们要的年年红绝对收益债基组合上线了
本文由搭档大徐研究主导,阿亮提供医学支撑,共同完成。专业知识,还是要多学习,周末了,充充电。
一、相关医学背景知识扫盲
1、主动脉和外周血管
主动脉是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血管,是从心脏发出的向全身各部输送血液的主要导管,被称作生命的“拐杖”,包括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人体内给心脏和大脑供血的血管叫中心血管,心、脑血管以外的主动脉分支血管则称作外周血管,分别供应胸腹盆腔脏器、以及躯干、四肢的血液。下面这张图比较直观,可以大致感受下。红色圈出来的就是主动脉,绿色圈出来的就是主要的外周血管部分。
2、主动脉和外周血管病
日常生活中,大家常听说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脑溢血之类,但大多数人对主动脉和外周血管病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其实跟心脑血管病类似,就是主动脉和外周血管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了狭窄、闭塞、异常变形等病变,导致相应区域缺血或破裂出血而引发严重症状。
主动脉疾病主要包括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其中,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血流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血液在真、假腔之间流动或形成血栓后,通常会引起持续性难以忍受的胸痛、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等临床症状,病死率极高。主动脉瘤指主动脉局部异常扩张变形,呈瘤样突出,一旦主动脉瘤破裂,极易导致死亡。
外周血管病包括:1)颈动脉狭窄:可引起头晕、中风等症状;2)肾动脉狭窄:引起难以控制的严重“顽固”高血压、肾衰;3)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导致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
目前主动脉和外周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三种方式。药物治疗通过抗凝血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仅适合疾病较轻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以自身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代替病变血管,缺点是创口面积大,愈合慢。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相关介入器械的应用撑开阻塞血管从而恢复血流通畅,凭借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少的优势,近年来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认可。
3、什么是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相对外科手术而言无需开刀和全身麻醉的一种导管技术,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将特定的器械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窗口导入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介入技术进行治疗如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疾病及心律失常疾病等。支架介入治疗方法打个比方就是:像家里水管阻塞后,用堵漏通进行疏通。堵漏通的原理是用化学物质将阻塞物质化解从而将水管疏通。而当人体主动脉和外周血管阻塞后,采取的方法是用球囊、支架等器械将血管支撑扩张后疏通,让血液正常流通,从而让病人恢复正常。
介入治疗最常用的是球囊扩张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PTCA是将球囊送到冠脉狭窄病变处用压力泵加压使球囊膨胀,挤压狭窄的斑块,使管腔扩大、血流通畅的方法。以下为PTCA治疗原理示意图。
支架植入术是将支架送至血管病变处,用已经预先装好的球囊打起使之撑开动脉血管,保持管腔通畅,改善心肌血流,减轻胸痛等症状的治疗方法。支架植入术已成熟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目前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等外周血管疾病。支架分为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支架两种。以下为治疗原理示意图。
而对于主动脉瘤,则介入治疗的方法要相对更复杂一些。因为主动脉瘤实际上不是瘤,是指主动脉扩张达正常直径的1.5倍以上,就像吹大的气球一样,随时有破裂的危险,一旦破裂,发生大出血,死亡率可达90%以上,医院之前即死亡,是非常凶险的疾病,所以及早处理预防破裂是主要治疗目标。以腹主动脉瘤为例,采用介入治疗不用在腹部作大的切口,仅需在大腿根部切开3~4cm,在X线透视下,通过血管穿刺等方法,送入记忆合金支架和超薄人工血管复合体,封闭瘤腔,血流就在人工血管腔中间流过,人工血管腔外的瘤腔就被旷置,这样就避免了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风险了。该介入治疗方法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5~7天即可出院。以下为治疗原理示意图。
而上述介入治疗中所需要用到的球囊导管、支架、人工血管等医疗器械的质量性能则对于疗效起着决定性作用,涉及前沿的生物医学材料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高,属于高值耗材,这一领域具有广阔的投资前景。
二、行业市场规模与竞争分析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首位,农村为45.50%,城市为43.16%。心血管病累及约2.9亿中国人口,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年至今年均增速远高于GDP增速。下面从主动脉和外周血管分别介绍:
1、主动脉介入支架市场规模与竞争分析
主动脉疾病的主动脉夹层患病率约为0.07%,显著高于欧美国家。随着中国高血压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主动脉夹层患病人数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中国主动脉夹层患病人数从年的84.4万人增长到年的93.0万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5%,预计到年增长至.6万人。
主动脉疾病的胸主动脉瘤早期多无症状和体征,至后期出现压迫症状和疼痛症状。中国发病率较低,但危险性极大。中国胸主动脉瘤患病人数达从年的21.1万人增长至年的22.9万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1%。因为老龄化趋势,预计中国胸主动脉瘤患者年将达25.3万人。
主动脉疾病的腹主动脉瘤大多数均无症状,多为病人在查体时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年到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1%。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率不断上升,65岁以上人口持续增长,导致腹主动脉瘤高风险人群持续增加,预计到年中国腹主动脉瘤患病人数将达76.0万人。
年中国主动脉腔内介入手术达到25,台,随着中国主动脉疾病患者不断增加,预测未来主动脉腔内介入手术量仍将持续增长,年将达到50,台,年复合增长约14.57%。中国主动脉腔内介入器械尚处于发展初期,年市场规模达10.3亿,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9.5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3.6%。
中国主动脉支架行业起步较晚,从技术水平上与进口产品仍存在差距,美敦力、戈尔、库克等跨国企业仍占据主动脉支架市场的主要优势地位。随着中国鼓励进口替代和加速创新型医疗器械审批等*策的不断落实,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质量都飞跃提升,心脉和先健科技已成为国产主动脉支架市场的领导者,未来将凭借其低价优势和质量优势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2、外周血管介入市场规模与竞争分析
外周动脉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为间歇性跛行,休息后症状消失。中国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由年的4,万人增长到年的4,万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6%,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老龄化进程加快,未来外周动脉疾病的患病人数预计持续增加,年复合增长率保持不变,预计年患病人数将增长至5,万人。目前针对外周动脉闭塞的两种主要非手术治疗方式是球囊成形术和置入外周动脉支架。
外周动脉球囊通常用于预扩,药物球囊的上市部分替代了支架的作用,药物球囊的市场规模未来将持续扩大,预计到年将增长到16.0亿,且增长率不断提升。
目前外周动脉血管介入在国内仍处于发展初期,预计未来中国外周动脉介入手术量将持续增长。到年,中国外周动脉介入手术量将达到,台,年到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4%。预计到年外周动脉介入器械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0.0亿。
外周静脉疾病的介入治疗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年中国静脉介入器械市场规模仅为3.7亿元,但该市场体现出了迅猛的增长态势,年市场规模约为8.9亿元,这一快速增长态势将伴随静脉介入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增长而快速攀升,到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8.4%。
综上外周血管介入市场规模到年将达到67亿以上。
中国静脉疾病的介入治疗发展成熟度相对较低,静脉疾病介入治疗所采用的器械主要以进口为主,国内品牌市场竞争力低。
下图为兴业证券关于心血管介入各治疗领域成长周期图: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还处于起步期,国内品牌市占率非常低。主动脉介入治疗正处于成长期,国内品牌心脉和先健科技市占率提升非常快。
三、投资逻辑分析
中国主动脉和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尚处于发展早期,由于国内技术空白,
而外资企业产品技术相对成熟、介入器械与配套耗材完善,快速进入市场,并培养了一批可开展相关手术的优秀医务工作者,从而长期占据市场主流地位。但外资产品高昂的价格也让诸多患者望而却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术式的普及与放量。
当前主动脉介入器械已赶超外资,进口替代进程加速。在主动脉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中心脉、先健科技等优秀医疗器械企业脱颖而出,产品技术水平不断赶超外资产品,实现了国产主动脉支架的从无到有。当前胸、腹主动脉介入器械国产化率分别约为55%、35%,但与相对成熟的冠脉介入领域80%的国产化率相比未来仍有较大市场提升空间。
当前外周动脉介入领域尚处于发展初期,待产品完善后,进口替代有望加速。外周动脉支架国内仅有心脉的CROWNUS获批;随着先瑞达及心脉的外周药物球囊获批,国产企业在外周动脉介入领域拥有更多话语权,可能步入快速成长期。
综上,中国主动脉和外周血管介入器械投资逻辑总结如下:
1、行业规模较大且增长迅速。
2、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国产品牌实力不断增强。
3、投资标的具有稀缺性。行业技术门槛高,导致国产品牌较少。A股上市公司中只有心脉医疗,港股上市公司中只有先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