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恐惧记忆真能被抹除吗?
在一个前后透明的封闭盒子里,一只小鼠左瞅瞅、右看看,似乎在寻找出口。盒子发出“嘟嘟……”的响声,小鼠无动于衷,依然自由活动。突然,小鼠“吱”地惊跳起来。它的小爪被电击中了。原来,盒子底部的钢条板是陷阱——电极板。
随即,可怜的小鼠被拿出了“电击盒”,放回它平时生活的窝中。当24小时后再次被放入“电击盒”时,小鼠很快意识到这是个恐怖的地方。它一动不动地趴在电极板上,身体微微颤抖,显得心有余悸。
紧接着,小鼠又被放入一个没有电极板的新盒子中,它喜好探究的天性又出现了,四处自由走动。但是“嘟”声一响,小鼠又一动不动地趴在钢条板上——它记得“嘟”声后挨电击的“悲惨”遭遇。
另一只小鼠也同样走了这么一遭,不同的是,它在第二次被放到“电击盒”里时,却依然左瞅右看,似乎没在这里遭过罪似的。把它放入新盒后,“嘟……”也没能引起它的重视,依然“我行我素”,四处行走。
很显然,后一只小鼠有点“与众不同”,它是一只“蛋白修饰转基因小鼠”。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的中美联合团队已通过遗传工程技术,使它的基因在受精卵时,就多含了一个名为αCaMKII-F89G的基因片段,这个基因片段可以控制合成名为αCaMKII的蛋白激酶。令研究者感到好奇的是,“蛋白修饰转基因小鼠”似乎忘记了恐惧,难道它的恐惧记忆被抹除了?
记忆对人类的生活极为重要,即使恐惧等一些痛苦的记忆也是如此,因为痛苦的记忆能使人吸取教训、避免犯错、逃避类似情景和远离危险,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然而,经历巨大灾难的人,如战争和地震的幸存者,往往会产生终身难忘的强烈恐怖记忆,这种痛苦的记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痛不欲生,甚至导致精神疾患。
今年的汶川大地震就让不少灾区民众产生了严重的痛苦记忆,虽然震后不少心理援助专家和志愿者前往灾区为他们进行心理抚慰,但这种巨大的身心损害显然不易消除。实际上,科学家们也一直在探索是否能选择性地抹除恐怖记忆,如果能够成功,对经历过巨大灾难的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科学家已经发现记忆过程大致可分为获得、巩固、储存和提取四个阶段。“蛋白修饰转基因小鼠”似乎忘记了之前在“电击盒”里的遭遇,αCaMKII的高表达究竟损害了记忆的哪一阶段?是记忆获得阶段、保持阶段还是提取阶段?
研究者继续用这只特殊的转基因小鼠做实验。
正常的小鼠体内含有内源性的αCaMKII蛋白激酶,而特殊的转基因小鼠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内源性的αCaMKII蛋白激酶,它还额外地含有外源性经过修饰的αCaMKII蛋白激酶。所以要研究转基因小鼠究竟是在记忆哪一阶段出了问题,一个方法就是在记忆的不同阶段控制转基因小鼠外源性蛋白激酶的活性功能。
华东师范大学联合研究团队筛选出了一种特异性的蛋白抑制剂,可以实时地专门抑制外源性αCaMKII蛋白激酶。
抑制剂可以用腹腔注射的方式,也可以用随水口服的方式,腹腔注射的方式起效更快,一般8分钟达到最强效果,40分钟药效消除,所以选择在记忆的不同阶段使用抑制剂,真相也就大白了。
研究者在转基因小鼠第一次放入“电击盒”前15分钟就注射抑制剂,直至被再次放入同一个“电击盒”前40分钟才停止使用抑制剂,这意味着在记忆的前三个阶段(除了提取阶段),转基因小鼠的外源性αCaMKII蛋白激酶被抑制了,在记忆的前三阶段,它和一般的小鼠没什么区别。只是当它再次被放到“电击盒”里时,外源性αCaMKII蛋白激酶才发挥作用。转基因小鼠果然没什么恐惧反应!这表明,在记忆提取阶段,蛋白激酶瞬时的高表达能使小鼠忘记在“电击盒”里遭受的皮肉之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