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天通苑的李师傅半年来经常头晕、走路不稳,特别是在晾衣服、取高处物品、打乒乓球时会突然发作,近来症状发作得越来越频繁,甚至晕倒了一次。
李师傅的街坊刘大妈年近七旬,一年来觉得腿脚力不从心,往往走上三五百米双腿就酸胀乏力,如灌了铅一般,停下来休息才有所好转。
这两个人在血管外科的门诊相遇了。等医生问诊查体开出检查单来,二人均感不解,“头晕”“脚痛”不是一个症状,居然要做同样的检查——肢体动脉节段测压。
两位老人到底怎么了,难道他们的病是同一类?
肢体动脉节段测压,即在人体的两只胳膊、两条腿绑上类似于测血压的袖带来测量血压,检查过程不到十分钟。凭借这项检查,血管外科医生发现了两位患者“怪病”的根源。李师傅是锁骨下动脉狭窄,刘大妈则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做一个这样的检查,就直接把病查出来了?虽然测血压是就医时再简单不过的基础检查,但它对于血管外科的诊治来说尤其重要。我们来重点讲讲“四肢测压”为什么能够抓住头晕和腿痛的“真凶”。
一是双上肢血压明显不等关联两种病
正常人双上肢血压差值在10mmHg以内,大于20mmHg的差值就应考虑相关疾病。
首先考虑的疾病是“锁骨下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是向上肢供血的血管,狭窄、闭塞会导致上肢缺血,出现上肢疼痛、无力、该侧血压下降等。由于锁骨下动脉发出分支椎动脉向大脑供血,一部分严重的锁骨下动脉近端病变患者当肢体运动量增加时,上肢便无法通过锁骨下动脉从主动脉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而是通过锁骨下动脉的分支椎动脉向小脑“窃取血液”,导致小脑严重缺血。这种现象被称为“锁骨下动脉窃血”。通过上肢动脉测压及时发现锁骨下动脉狭窄,进行开刀搭桥、介入球囊扩张或支架等治疗,就能避免颅内缺血的严重后果。
其次要考虑的疾病是“主动脉夹层”。一部分突发医院确诊为胸主动脉夹层,其往往会出现双上肢血压不等。主动脉夹层是人体内最大的供血血管主动脉出现内膜撕裂引发的严重疾病,会出现脏器缺血坏死,可致人死亡。当主动脉夹层累及锁骨下动脉时,会影响上肢血流而出现受累侧血压下降。一旦发现主动脉夹层,应积极控制血压并积极手术治疗,避免撕裂的血管范围进一步扩大、夹层进一步进展加重。
二是上下肢血压差异大关联动脉问题
通过测量踝部胫后动脉或胫前动脉,以及肱动脉的收缩压,得到踝部动脉压与肱动脉压之间的比值,就是踝肱指数(ABI)。正常人休息时踝肱指数的范围为1.0-1.4;低于0.8提示中度动脉疾病;低于0.5提示重度动脉疾病;低于0.3提示严重肢体缺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常表现为发凉、麻木,腿部肌肉会出现痉挛,俗称“抽筋”,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常被误认为是老年人缺钙或腰椎病。如果病变继续发展,就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特点是在行走数十米至数百米后出现下肢疼痛,停下休息疼痛缓解,继续活动疼痛又反复出现。出现跛行症状仍没有诊治,会出现“静息痛”,患者即使不运动仍有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间入睡时更重。这个阶段患者必须积极治疗,严重下肢缺血者一旦发生足部皮肤破损,创面将迁延不愈,甚至只能截肢。(清华大学医院血管外科医师杨宇张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