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不仅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对血糖、胆固醇等指标控制也有明显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再发作,比如降低再次心肌梗死率达47%,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达36%。
什么是“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是指有心脏病的患者,接受包括药物、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疾病后的工作、生活能力,回归正常家庭和社会生活。实践证明,心脏康复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再次发作。
根据国外先进的心脏康复理念,心脏病或介入手术后,患者如未出现明显症状,未出现大面积梗死和出血现象即可以从门诊回家,在专业心脏康复医生的指导和监控下,通过有针对性的运动治疗并制定健康的生活方案,让患者可以从轻微的如穿衣进食、散步等活动,逐步恢复到正常生活,甚至再次参与体育运动。
哪些患者适合做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只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且指南中也明确指出适合进行心脏康复的人群标准:
1、近期心梗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
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患者。
4、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5、心瓣膜修补术或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
6、心脏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术后的患者。
心脏病患者如何做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的措施是综合的,包括住院康复期、出院早期康复期、长期维持与随访期,其中所涉及的康复措施有药物治疗、危险因素控制、运动和心理治疗等。
具体步骤如下:
1、定期体检,及时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康复治疗的核心和保障,合理的药物治疗及患者良好的依从性可有效降低并发症、死亡率的进展。
2、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地控制危险因素对于心脏康复至关重要,包括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正常,以及保持体重、合理膳食、保证睡眠质量、戒烟戒酒等。
3、心理干预
研究表明,约有1/3的急性心梗患者的诱因包含心理因素,如情绪波动,创伤性事件,极度的紧张,工作压力等。患者康复阶段,必须注意调节情绪,释放压力,保持平和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4、运动治疗
运动是心脏康复的核心,适度运动既可增加患者耐力,也可改善缺血状态,有利心脏健康。
怎么科学地进行运动治疗呢?
1、确定运动类型
选择自己喜欢做并且能长期坚持的运动,最好是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游泳,再将抗阻运动、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相结合,运动强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2、确定运动强度
使用自我感觉劳累程度评分表进行评估:从低到高分为6-20级(见下表),自测劳累程度,患者应选择12-14级的劳累程度,也就是运动时感觉稍稍用力即可,但不应该感到很用力。
3、确定运动时间
前期阶段可能仅能运动5-10分钟,随着心功能的恢复,可以延长运动时间至30分钟或更长时间。
4、确定运动频率
每周应运动3-5天,每次运动30~60分钟。最好上下午各一次,随着心功能的恢复,可将频率增加至每天一次。
5、心肺运动试验
如果患者不了解自己安全的运动范围和心率,由医生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进行评估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如果身体无法正常运动,该怎么办呢?
年纪较大或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可以考虑体外反搏治疗。体外反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机械辅助循环方法,利用包裹在人体下肢的气囊,在心脏舒张期对人体施加外压,将其下肢及臀部的血液驱回主动脉,从而增加心肌灌注压和供血,改善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及代谢。(具体操作,患者可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准确进行。)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运动、饮食、作息、心理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患者来说,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就可以尽快恢复至正常人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