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的症状图片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210/6858103.html心脑病证
胸痹(冠状动脉及动脉硬化)
病例
沈某,女,61岁。
初诊(年5月24日)
主诉:时有胸痛,伴胸部束紧感10个月,加重2月余。
现病史:患者年8月,因肺医院住院治疗,当时咳嗽、咳痰,半夜尤甚,痰白,质稀,咳嗽剧烈时伴胸痛,无明显胸闷、气促。年8月26日作肺部CT示:左膈增厚,左肺下叶近膈面部分不张。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年3月起,患者胸痛明显加重,疼痛严重时甚至不能入睡,夜寐欠安,常需服用止痛片,伴气短、气促,有胸部束紧感,当时外院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止痛片”等对症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医院求治,西医诊断为“神经痛”,仅予止痛对症治疗,均未见好转。现仍有明显胸痛,左侧尤甚,目前服用“加巴喷丁片”止痛,效果一般,胸部有束紧感,如绳裹胸,傍晚至夜间明显。夜间咳嗽、咳痰,痰质粘,色白,量少,可咯出,有胸闷,无气促。年8月起发现高血压,时有头痛,头胀。胃纳可,夜寐欠安易惊醒。大便2~3日一行,排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辅助检查:测血压/80mmHg。年3月27医院肺部CT提示:右肺中叶纤维钙化灶,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硬化。肺功能:小气道功能障碍;FV曲线提示,呼气下降支各段峰值下降。
中医诊断:胸痹。
证候诊断:胸阳不展,痰瘀互阻,气机不畅。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硬化。
治法:化痰活血,宣畅气血,温通心阳,调神解郁。
处方:瓜蒌薤白半夏汤、玉屏风散、二陈汤、逍遥散加减。
珍珠母30g先煎,灵芝10g,柴胡6g,赤芍6g,忍冬藤30g,连翘9g,白术9g,白芍6g,茯苓12g,炙甘草4.5g,炙*芪12g,防风6g,川楝子9g,制乳香6g,丝瓜络9g,制延胡索9g,瓜蒌仁30g,薤白9g,丹参12g,制半夏9g,陈皮4.5g,炒酸枣仁12g,制远志6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医嘱:注意饮食忌宜,作息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二诊(年6月28日)
仍有胸口束紧感,如绳裹胸,左侧腋后线处仍有隐痛,头胀,前日测血压最高至/80mmHg。大便日行,胃纳可,夜寐较前改善。今测血压/80mmHg。舌淡苔薄,脉弦。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年5月24日方去灵芝、珍珠母、酸枣仁、制远志,加制香附9g、台乌药9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年2月21日)
以年5月24日方为主加减治疗9个多月,期间或加制没药、制香附、川楝子、制延胡索、台乌药等行气活血止痛,或钩藤、石决明等平肝熄风,或浙贝母、紫苏子、杏仁等化痰止咳,或生地、山药、杜仲、桑寄生等补肝肾之品。咳嗽咳痰很快痊愈,血压逐渐控制平稳。胸痛明显好转,仅有少许束紧感,夜卧仍易惊醒,但较前有改善。晨起时有头晕,胃纳可,大便正常。测血压/70mmHg,年1月20医院MR增强提示:腰椎退行性改变。舌红苔薄白,脉弦。再拟原法续进,处方如下。
柴胡6g,赤芍6g,忍冬藤30g,连翘9g,白术9g,白芍6g,茯苓12g,炙甘草4.5g,制乳香6g,丝瓜络9g,瓜蒌仁30g,薤白9g,丹参12g,北细辛3g,台乌药9g,制香附9g,白蒺藜9g,合欢皮30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年3月7日)
胸闷、胸痛又有减轻,仅有轻微疼痛,夜寐安。2周前感冒,近来晨起咽中有痰,咽喉疼痛不适,轻微咳嗽,胃纳可,大便正常。左耳阵发性麻木。测血压/70mmHg,舌红,苔薄白,脉数。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以2月21日方去制乳香、丝瓜络、北细辛、白蒺藜、合欢皮,加桔梗6g、牛蒡子6g、板蓝根6g、苦丁茶6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五诊(年3月21日)
胸痛减轻,后背偶有跳痛不适,胸闷较前明显好转,夜寐易惊醒,白天精神尚可,胃纳可,大便日行1次,质偏干不畅,舌红苔薄白,脉弦。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以年2月21日方去制乳香、丝瓜络、北细辛、白蒺藜、合欢皮,加苦丁茶9g、板蓝根6g、北细辛3g、当归12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六诊(年4月4日)
胸闷痛未作,血压平稳,在正常范围。仍有咳嗽、咳痰色白质稀,左耳鸣,胃纳可,大便正常。舌红苔薄腻,脉弦。考虑有支气管感染。调方如下。
柴胡6g,赤芍6g,忍冬藤30g,连翘9g,白术9g,白芍6g,茯苓12g,炙甘草4.5g,瓜蒌仁30g,薤白9g,丹参12g,北细辛3g,台乌药9g,制香附9g,苦丁茶9g,当归9g,浙贝母9g,紫苏子9g,杏仁9g,金银花9g,川厚朴6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截止年10月底,患者目前胸痛、胸部束紧感基本消除,夜寐改善,无明显不适症状,血压控制良好,生活质量基本恢复良好。截至病例收集日,患者仍在陈师处进行中药调理。
胸痹之病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临床症状:轻者胸闷,重者胸痛,甚则胸痛彻背,背痛彻胸,气短喘息,不能平卧。本病与西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相类似。仲景认为胸痹病的发病机制是“阳微而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而上乘阳位,寒凝、痰浊、瘀血、气滞等邪气阻滞心脉,不通则痛。年老体弱、阴阳气血亏虚是发病之本,情志失调、饮食劳倦、外邪侵袭等为发病之标。本例患者年过花甲,形体皆衰,五脏亏虚,气血阴阳皆亏。阴阳失调、肝阳上亢而出现高血压1年余,时有头痛头胀;气血失调,心阳不振,气滞痰阻血瘀心脉而见胸闷、胸痛,扰乱心神而夜寐欠安易惊醒;肺主气、朝百脉而主治节,肺部感染后、肺纤维钙化灶日久,肺气亏虚,既影响气血运行而加重胸闷、胸痛症状,又促使痰浊形成而伴见夜间咳嗽,咳吐黏痰。心为阳脏,夜晚阴气盛,使心阳不振更甚而有夜间胸部束紧感。因此,该患者总体病机为:胸阳不展、痰瘀互阻、气机不畅,兼有痰浊阻肺、心神不宁、肝阳亢盛。针对以上病机,化痰活血,宣畅气血,温通心阳是为主法。陈师选用《金匮要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以赤芍、川楝子、延胡索、乳香、丹参加强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针对兼证:以陈皮、半夏取二陈汤之义化痰祛湿;以连翘、赤芍、忍冬藤泄浊解*;以丝瓜络化痰通络;以玉屏风散(炙*芪、防风、白术、炙甘草)补肺固表;以柴胡、白术、白芍、茯苓、炙甘草(取逍遥散之义)疏肝健脾、调神解郁;以珍珠母、灵芝、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本病例最能体现陈师学术观点,尤其值得借鉴的有以下几点:其一,围绕核心证候随症施治,圆机活法。陈师认为,许多病症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或因季节、情志等因素而有不同的证候变化,尤其是疑难病症,其证候表现更为复杂。但每一病症必然有其核心证候,以核心证候治疗为主,再根据兼证随症选用合适方药,方能提高疗效。本病例气血瘀滞、胸阳不振为核心证候,其他尚有肝阳亢盛、肺虚、痰浊阻肺、心神不宁等病理变化,皆随症而遣药,其后加减治疗亦宗此原则。其二,调神解郁思想贯穿于治疗的始终。陈师在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基础上伍以解郁经验法调神解郁汤加减,调神解郁,以促使心气、心脉通畅。心藏神、主血脉,就胸痹病而言,用调神解郁法作为辅助治疗,对于促使心脉畅通、缓解胸闷胸痛很有必要。其三,辨证选方,善用药对。药对的选用是陈师辨治的一大特色,既有针对症状的药对,也有针对兼见病机的药对。如方中珍珠母、灵芝宁心安神,酸枣仁、远志祛痰安神,川楝子、延胡索或加乌药理气活血,治胸闷胸痛,炙*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桔梗、牛蒡子化痰利咽,治咽痛有痰等。其四,用药轻灵,以调动人体自我疗能。陈师认为,中药治病主要通过调动人体自我修复功能而达到康复,所以在临证用药时,除针对核心证候或特殊药物需重用外,一般用量较小,意在“拨动人体运转机能,促使其恢复”,尤其是行气活血之品,少量应用调治而不伤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