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的李鸿政医生很忙。
他每天下班后,没有应酬、没有饭局,也不唱歌、不打游戏,回家就是围着老婆孩子转,仅剩的一点私人时间,用来在知乎写文章。
他把写文章当成了一种副业,但副业其实依然和他的主业强绑定,因为文章内容是医疗科普。
他笔下的内容从小病小痛到大病重症,从预防到诊疗,一概涵括。
他分享过让人提心吊胆的诊疗经历,也为知乎网友提出的疑难杂症答疑解惑。
对亲身见闻的诊疗案例隐私保护处理后,以推理探案故事的形式演绎出来,李鸿政医生在知乎上吸引、积累了大量读者。
这些具有真实背景的故事,总是充满「反转」,这也让许多人希望他能把文章整理出来,出书、拍剧,拍出中国版的《豪斯医生》。
但对于他而言,现实中的每一次急救,最担忧的就是出现「反转」,每一次反转都是性命攸关,都是在和死神赛跑。
而他写出这些故事的初衷,也是希望能让更多人具备重症急救常识。
如果说上班的主业是救人,那么李鸿政医生副业的科普,依然是在救人。
可以拍成电视剧的医学事例
李鸿政医生在知乎讲述过一位38岁的梁女士胃口大增,医生怀疑是甲亢,结果因为一杯奶茶差点丢了命的故事。
起初,梁女士突然一餐吃2-3顿饭,吃不饱就冒冷汗,但即便如此,她还是变瘦了。
原本她还洋洋得意自己吃不胖,但是丈夫却开始担心,因为梁女士本身是乙肝携带者,万一是肝癌的征兆就麻烦了。
夫妻俩想到这就都慌了,医院就开始检查,抽了血,查乙肝两对半、肝功能。
结果全部正常。
梁女士和医生说了自己的症状,医生怀疑是甲亢,又做了相关检查,还是一切正常。
不是甲亢那是不是意味着没病?
医生却说,不是甲亢,那就可能是糖尿病。
结果当天梁女士刚好喝了奶茶,一下子医院急诊科了。
刚进抢救科,患者就哇的呕吐了一次,医生说,很有可能发生了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有可能出人命的。
经过大量补液、使用胰岛素等处理,梁女士病情逐渐好转。
最终住入了内分泌科,在内分泌科查了糖化血红蛋白7.9%,这说明患者最近3个月的血糖都是很差的了。
事实上,梁女士这段时间都是有口渴的,只不过没想到这是异常信号,就没跟医生讲。
直到医生跟她说,口渴也是血糖高的一个表现,她才意识到。
还有一次,李鸿政医生遇到一个因胸痛入院的52岁中年女性。
该患者在胸痛持续了2天以后,因为晚间疼痛加剧,在半夜去了急诊。
胸痛无论在心内科还是急诊科,都被「如临大敌」一样地对待,毕竟这一症状的成因有不少可能,比如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
在经历了抽血查心肌酶排除心肌梗死、用听诊器仔细听双肺排除气胸,以及排除了其他致命原因后,李鸿政医生给病人开了抗炎镇痛药洛索洛芬,让患者先作休息。
但之后主任查房,查看该患者胸背状况,观察到患者左乳房下缘有几个淡红色的皮疹,呈带状分布,判断患者的胸痛其实是因为带状疱疹引起。
李鸿政医生随后请了皮肤科会诊,并按照皮肤科意见给用了激素口服、外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患者的状况逐渐好转。
身体出问题,病因可能很复杂。
医生看病有时也如同侦探破案一般,需要在多种可能性中奋力探查出真正的病因。
写出与众不同的的东西
李鸿政医生与知乎的结缘要从10年前说起。
医院实习的李鸿政医生从朋友那儿听说了知乎这个平台,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型平台,有很多「高手」在上面无偿分享知识,内容质量非常高。
朋友邀请了李鸿政医生入驻知乎,他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健康吃早餐」。
不过那时李鸿政医生还没有什么明确的职业规划,只是在按部就班地过着日子,对于在知乎上做分享这件事,也还没有太明确的思路。
是不是可以考虑做科普?
可是知乎上相似的内容并不缺。
直到有天,他把工作中遇到的事写成医学故事分享在了知乎上,一下收获到很多的评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