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济南43岁男子心血管狭窄,采用药物治疗, [复制链接]

1#

刘先生,今年43岁,家住山东济南。2年前爬山,突感胸前区闷痛,差点晕倒在地,被医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他两根主动脉血管狭窄,其中一根狭窄率高达90%,另外一根在75%左右。

医生联合会诊认为,90%动脉狭窄血管,需要手术植入支架;75%动脉狭窄血管,病情尚且稳定,可优先采取药物治疗,以观后效。

刘先生始终对75%动脉狭窄血管惴惴不安,担心二次犯病,想申请直接进行支架手术。

医生劝导,动脉狭窄水平尚未达到手术条件,日常生活中谨遵医嘱,坚持服用药物,病情即可得到有效抑制,甚至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缩减狭窄程度。

在医生解释下,刘先生定下心来,决定采用药物治疗,定期复检,观察情况。出院时,主治医生为他开具他汀、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剂、扩充血管类药物、改善心肌代谢等多种药物,并千叮咛万嘱咐,要求他服药1、6、12个月,医院复诊,观察药物控制效果后,再做调配。

服药1个月后复查

刘先生出院回到家,始终战战兢兢,担心病情二次复发,开始有意识放弃爬山、跑步等高强度活动,只是坚持每天晚饭后,下楼散步遛弯半小时,点到为止。

他饮食习惯也有所改善,始终坚持健康饮食,杜绝高油脂类食物,并且按时服用药物,从不敷衍了事。

30天转瞬即逝,医院复查,结果显示,其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略高于正常标准,肝功、肾功、血糖等均无异常。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嘱咐刘先生停用改善心肌代谢类药物,其他药剂依旧如常服用,同时给出建议,日常散步,运动程度较轻,可适当将慢跑、太极等列入运动清单。

服药6个月后复查

刘先生血脂指标基本回归正常,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低于1.8mmol/L。他向医生如实反映,提高运动强度后,身体也没有出现明显不适症状。

医生对此作出调整,他汀类药物减半,扩充血管制剂暂停服用。

服药1年后复查

刘先生血脂依然稳定,低密度脂蛋白基本回归正常水平。医生建议停用抗血小板凝聚药物,采用“阿司匹林+他汀”联合用药方式。

服药2年后,心脏造影复检

如今刘先生坚持服药2年有余,身体健康情况一直稳定如常。前段时间,他同客户应酬,谈笑风生间,突然感觉上腹疼痛,颈动脉狭窄阴影瞬间涌上心头,他惊慌之余,医院就诊,强烈要求医生复查心脏造影,怀疑是75%动脉狭窄血管在“作妖”。

医生为安抚刘先生心情,安排心脏造影检查,结果却出乎意料,75%动脉狭窄血管在偷偷向良性方向发展,狭窄程度降至70%,其他医学检查显示,他腹部疼痛与肠胃疾病相关。

支架手术有对应条件,并非所有动脉血管狭窄适用

临床医学上,冠状动脉狭窄75%为节点,是判定支架手术适用与否重要标准:

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75%

血管重度病变,动脉粥样硬化严重,斑块不稳定,有血栓生成可能,极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普通药物治疗无法达到效果,需要采用支架手术。

2、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75%

临床医学定义为“临界病变”,若无心绞痛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可暂缓支架手术,优先选用药物控制。

药物控制,能否让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减轻”?

动脉血管过于狭窄,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原理在于,血液运输通道遭遇“拦路虎”,来回冲刷下,冠状动脉内膜呈现粥样斑块。

斑块不断增生,受到外力因素破裂、脱落,“呼朋唤友”,召集血小板异常凝聚,生成血栓,血氧运输不足,诱发心肌缺血。

动脉狭窄采用药物控制原理:

他汀类药物:改善内皮细胞,修复血管炎症,安抚不稳定斑块“*心“;

抗血小板凝结药剂:顾名思义,阻碍血小板异常凝聚,防止血栓生成;

血管扩充类药物:清除血管垃圾,为血液运输扩充”光明大道“;

阿司匹林:同样能够抑制血小板过度释放反应。

多种药物相互叠加,会促使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小于1.8mmol/L时,此类物质会“夹起尾巴”,迅速回转进血液中,不再大肆制造杂质垃圾,粥样斑块便会随之缩小。

特别提醒,斑块形成,胆固醇将无法回缩,由此推断,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只能缩减,不可能彻底消失。

#健康科普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