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
康
知
识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肿瘤而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生命的第一杀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首先从预防动脉硬化入手。多数动脉硬化患者处在无自觉症状的亚临床期,通过对血管病变的早期检测、早期发现和合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动脉硬化是可防可控的,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利用动脉硬化监测仪测量四肢同步血压(成人四肢血压测量的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四肢同步检测ABI、baPWV,在动脉硬化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应用这些指标,能够显著提高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和下肢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检出率,预测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近日,我院心内老年病科病房住院的一位患者就从中该项检查中获益。患者申某某,女,85岁,因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病入院,住院期间发现患者血压波动较大,时而高达/mmHg,时而又低至/55mmHg,于是行动脉硬化监测结果如下:
通过这张报告单提供的四肢血压及相关数据,强烈提示患者右上肢、双下肢血管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继而给予行四肢血管彩超提示如下:
此病例充分说明给予动脉硬化监测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动脉硬化检测仪的适用人群
年满14周岁以上(40周岁以上人群检查为主)具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为主:
1.臂间血压差异(IAD)增大的患者。
2.青少年高血压患者:排除主动脉缩窄。
3.急性胸痛患者:进行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鉴别诊断。
4.间歇性跛行或肢体无力、怕冷的患者。
5.血压升高程度与靶器官损害不相称的患者。
6.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7.疑似大动脉炎或既往患过大动脉炎的患者。
8.已被诊断为高血压(包括临界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包括糖耐量减低)或具有肥胖、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体育运动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
动脉硬化检测仪临床指导意义
1.上臂血压
正常参考值90-/60-89mmHg。
收缩压IAD10mmHg,提示心血管事件和外周血管病风险增加;
收缩压IAD20mmHg,舒张压IAD10mmHg提示上臂相关动脉非对称性狭窄(狭窄侧血压降低)
2.踝部血压
正常参考值,青年人-/60-89mmHg,中老年人-/60-89mmHg
收缩压IAND15mmHg,提示下肢动脉非对称性狭窄(狭窄侧血压降低)
3.踝臂指数(ABI):正常参考值1.0-1.4
ABI≤0.40 血流灌注严重减少
ABI0.41-0.90血流灌注轻度到中度减少
ABI0.91-0.99 提示心血管风险增加
双侧ABI≥1.4主动脉和大血管管壁钙化、硬化
4.PWV-脉搏波传导速度:是指当心脏收缩,血液被挤压时,脉搏从心脏传递到终端动脉时的速度,可以判断血管弹性评估动脉硬化,PWV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预后因子,在欧美国家已经成为常规检测项目,PWV检测年被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列为重要检测指标。baPWV即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正常cm/s,如果大于cm/s提示受检者的动脉僵硬度增高,-cm/s轻度异常,-cm/s中度异常,大于cm/s为重度异常。
(IAD:臂间血压差异;ABI:踝臂指数;IAND:踝间血压差异)
PS
临床上广泛开展的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斑块超声检测,目的是早期筛查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相对于超声动脉斑块检查,动脉硬化检测仪可以更方便、价廉地检出具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周围血管病高危人群及预测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早期筛查外周动脉疾病,特别是无症状外周动脉有无阻塞及动脉僵硬度情况的改变,还可用于介入治疗或血管外科治疗术前/术后评估及药物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