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TSC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治还是不 [复制链接]

1#
预览效果不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的一种状态,是否需要给予早期治疗,目前尚无定论。在年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高峰论坛上,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赵雪桥教授给出了她的答案。预览效果不对?首先,赵雪桥教授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逐渐进展、具有较长亚临床过程的慢性疾病。早中期可表现为亚临床型,中期由于斑块破裂,附壁血栓形成,可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若斑块继续进展,晚期可出现严重的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预览效果不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在各人群中并不少见。MESA研究入选了例45~84岁、不同种族(白人、黑人、西班牙裔、华裔)、无临床心血管疾病者。研究发现,59.6%男性、49.5%女性均存在亚临床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征象。预览效果不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尚未形成斑块时,可表现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这一特征性改变。荟萃分析发现,CIMT增厚不仅与脑卒中直接相关,且与急性心肌梗死密切关联。CIMT增厚是全身动脉硬化形成的标志。预览效果不对?年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上的FraminghamOffspring研究,将入选的名患者,随机分为无斑块组(CIMT1.5mm)和斑块组(CIMT≧1.5mm)。随访8年,结果发现,两组间无心血管事件的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HR=1.92,95CI1.49~2.47)。该研究提示,若CIMT≧1.5mm,8年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将较正常者增加1倍。预览效果不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导致临床心脑血管事件,并非决定于斑块的狭窄程度(心肌梗死患者斑块狭窄程度可小于50%),而主要取决于斑块的成分与特性。斑块内存在较大坏死核、出血灶、炎症细胞侵润、表面不光滑等,都是高危斑块的征象,可发生于任何狭窄部。预览效果不对?MRI可以观察斑块的形态和易损性,并对其成分进行定量评估。赵雪桥教授向大家展示了MRI下颈动脉斑块的特性。预览效果不对?斑块一旦形成,明确斑块成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一项荟萃分析(共纳入9项研究、例无临床心脑血管疾病者),观察其主要临床终点事件(卒中或TIA)。结果发现,最具临床价值的3种斑块形态是斑块内出血(HR=4.59)、斑块内含脂质坏死核(HR=3.00)和纤维帽(HR=5.93)。预览效果不对?METEOR研究旨在评估瑞舒伐他汀对低危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个体CIMT进展的影响。结果发现,颈动脉12个部位最大变化在瑞舒伐他汀组为-0.4mm/年,安慰剂组为0.mm/年,P<0.。研究表明,大剂量瑞舒伐他汀(40mg/d)可显著减轻最大CIMT的进展程度。预览效果不对?FATS研究发现将LDL-C水平从mg/dL降至70mg/dL,MRI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改变。预览效果不对?另一项研究显示,对一级预防人群(具有高危因素、但无临床心血管疾病者)给予强化他汀治疗,降低LDL-C水平后,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预览效果不对?年AHA上公布的WOSCOPS研究(随访时间为20年),结果显示最初5年的强化降脂治疗,对降低20年后冠心病死亡率仍有显著作用。究其原因,早期干预血脂代谢异常,可起到良好的血管保护作用,故临床预后更佳。预览效果不对?最后,赵雪桥教授总结,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和进展对临床预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亚临床期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改善斑块稳定性,延缓斑块进程,甚至逆转斑块,这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基础。因此,赵雪桥教授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心在线专业平台专业打造编辑岑聪┆美编柴明霞┆制版袁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