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yw/全国政协委员程红表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隐患通过体检监测早发现早干预十分重要,她建议将青春期身心发育监测、血脂血糖检测等纳入青少年体检范围。
程红表示,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形势不容乐观,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的儿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包括近视眼、肥胖、心理卫生等问题,多与不良行为习惯、缺乏体育运动、体检不到位等直接相关,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尚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体制监测和干预体系。
事实上,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小胖墩不断增多,肥胖对机体的脂质代谢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究竟有哪些不良影响呢?
儿童肥胖引发的心血管病前兆
研究发现,肥胖儿童与健康儿童比较,血清总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等脂质代谢指标均明显提高,而可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密度脂蛋白指标明显下降。说明肥胖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始于童年。
血液检查结果发现,肥胖儿童的血脂明显升高,正常体重低密度脂蛋白平均值为每升0.44克,而肥胖儿童则高达每升0.7克。这预示着肥胖儿童长大成人后得冠心病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通过超声波扫描显示,与体重正常的儿童相比,肥胖儿童的颈动脉血管更厚更硬。颈动脉血管负责向头部供血。对儿童而言,动脉变厚则被看作是动脉内壁变细的前兆,很有可能会引发冠心病。
沉默可怕的“潜伏期”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个观念认为,无论心肌死,还是脑卒中等,都是中老年疾病,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其实这类疾病从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就起病,动脉开始迈出“硬化”的第一步,血管内膜表面已出现“脂质条纹”,这是一种扁平或轻微突出的富含脂质的淡黄色病变,最初的脂质条纹属于生理变化,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
如能在孩提时就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就会使脂质条纹消退,避免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反之,脂质条纹便会逐渐增厚,大量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内壁而形成粥样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壁就会失去正常的光滑度和弹性,变得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引起管腔内不同程度的狭窄,对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尽管动脉硬化是在一定程度可以预防的疾患,可惜的是,这种疾患因无自觉症状,大多呈悄然发展、发生的态势。从危险因素出现开始,一直到临床表现显著,再到出现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中间可能存在十几年,甚至数十年毫无症状的“沉默”期。之前没有丝毫症状,第一次发病就发生心肌梗阻死,甚至猝死的病例,占心血管病人的一半以上。
“危险因素”来自何方
当今,儿童青少年几乎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富裕了,老一辈爷爷奶奶加上年轻的夫妇,生怕宝贝孩子营养不足,天天牛奶、巧克力、洋快餐、比萨饼不离口,鸡鸭鱼肉往他们嘴里塞,稍微辛苦的一点家务活或劳动都不让他们干,让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社会竞争和学习压力造成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把本该是活泼好动的儿童禁锢在书本和教室内。孩子们的体育活动日渐减少,沉迷于电视、电子游戏、电脑的孩子越来越多……
我们的孩子每天被包围在电视、电脑、汉堡、薯条中,营养过剩、学习紧张、活动量小以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儿童消耗的热量减少,超重肥胖儿增多,血糖、血压和血脂增高,埋下了动脉硬化的祸根。
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近年的研究已将动脉硬化预防从传统的控制危险因素,拓展至自幼年开始减少危险因素的超前阶段。动脉硬化应从小抓起,从控制危险因素抓起,防发病、防事件后果,提倡早期干预。
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平衡膳食,不择食、不偏食;减少脂肪、蛋黄、内脏等食物的摄入量,少吃洋快餐及胆固醇含量高及热量高的食物;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多用豆制品及清淡饮食,适当限制糖、盐的摄入;避免饮食过量,防止过度肥胖。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适当运动能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液灌流量,利于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体力活动不仅能增加热能消耗,而且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内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酶的活性,有利于三酸甘油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降低血中的脂质。可坚持快走、慢跑、跳绳、游戏等以锻炼耐力为目的的有氧代谢运动。每天运动不少于30分钟,一周不少于5次。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情绪紧张、过度兴奋,可引起血中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含量增高,因此要避免过度紧张,作息有规律,睡眠宜充足;限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时间;嗜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成正比。因此应从小就禁烟,避免孩子成为小小的“瘾君子”。
进行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筛查:
对3岁或3岁以上的儿童应测量血压,对血压偏高者应按同龄组身高、体重标准进行评判:如儿童身材高大并不肥胖,其血压可在同龄组正常高限;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儿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以每月减重1~2公斤为宜。降体重时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低糖、足够的蛋白质。
对有冠心病家族史儿童应进行血脂普查,其对象为:其父母或祖母51岁以前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父母血浆总胆固醇偏高,对于其20岁以上子女应进行胆固醇检查,对有冠心病家族史的儿童,均应定期做脂蛋白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危险因素,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