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白癜风用什么药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xxbdf_zx/wu53tf9/ 原创柳叶刀柳叶刀TheLancet
《柳叶刀-神经病学》(TheLancetNeurology)发表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RICA研究(长程远隔缺血适应预防症状性颅内粥样硬化性狭窄人群的保护作用研究),由医院吉训明教授团队领衔,联合中国84家医院共同开展。研究结果显示,长程远隔缺血适应使卒中复发率降低24%,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降低30%。研究为远隔缺血适应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提供了高级别医学证据。我们邀请作者对文章进行深度解读。
文章解读
脑卒中是中国首位致死和致残性疾病[1]。中国与欧美国家采用同样的防治指南,但是中国防控效果却不理想,发生率和复发率仍居世界首位[1],给社会、经济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欧美人群脑卒中以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为主,而中国人群则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为主(中国46%vs.欧美9%)[2]。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可以施行手术或支架进行治疗,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手术或支架临床研究并未得到阳性结果[3,4]。尽管给予强化药物治疗,脑卒中年复发风险依然高达20%[5]。
基于首都医科大学低氧医学研究所吕国蔚教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的低氧适应理论,吉训明教授带领团队创建了长程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技术。该技术是一种非药物非手术的新型治疗手段,通过激发机体自身抗缺血缺氧潜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RICA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NCT),在中国31个省的84家参研中心进行。研究人群包括入组前30天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且基线mRS评分≤4的受试者,或入组前15天内发生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IschaemicAttack,TIA)且基线ABCD2评分≥4的受试者。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归因于颅内责任动脉(包括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颅内段或基底动脉)狭窄且狭窄程度为50-99%。受试者每天1次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持续12个月。主要终点为首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时间,次要复合终点为首次发生复合终点事件(包括: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TIA、心肌梗死)的时间。
该研究共纳入名受试者,中位随访期3.5年。在依从远隔缺血适应的受试者中,长程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显著降低主要终点结局发生(试验组14.7%vs.对照组18.7%;HR为0.76,95%CI0.59-0.99;p=0.)。
图.(A)主要终点(缺血性脑卒中)的生存曲线(B)复合终点(脑卒中、TIA、心肌梗死)的生存曲线
同时发现,长程远隔缺血适应显著降低次要复合终点结局发生(试验组17.6%vs.对照组24.1%;HR为0.70,95%CI0.56-0.88;p=0.)。
综上,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长程远隔缺血适应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本研究提示,长程远隔缺血适应对全身重要脏器缺血缺氧以及高原缺氧有重要的潜在研究和应用价值。
研究团队介绍
医院吉训明团队成员侯城北博士和兰晶博士为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吉训明教授为本研究的通讯作者。其他合作者来自中国31个省的84家参研中心。吉训明团队多年来致力于长程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的研究,开展了一系列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医学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参考资料
[1]MaQ,LiR,WangL,etal.TemporaltrendandattributableriskfactorsofstrokeburdeninChina,-:an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LancetPublicHealth;6:e-e.
[2]WangY,ZhaoX,LiuL,etal.Prevalenceand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