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西发布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 [复制链接]

1#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府印发《广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全文如下。

各市、县人民*府,自治区人民*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府

年10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的第一个五年。为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统筹推进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十三五”时期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广西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着力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以《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指导,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综合交通运输支撑。

一、综合交通运输支撑经济发展能力增强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广西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长21%,有力促进稳就业、稳投资工作,成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和“强引擎”。

有力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纵深推进。加快出省出海出边通道建设,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特别是“南向”、“东融”对外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交通有力支撑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建设。初步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共担的多通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连通粤港澳大湾区的铁、公、水、空“四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不断完善,实现陆路3小时到达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圈,开通南宁、桂林至香港直达动车。提升交通对外开放水平,国际航线覆盖东盟10个国家19个城市,广西北部湾港航线覆盖多个国家多个港口,高速公路直通4个边境口岸,铁路通达凭祥铁路口岸,南宁至越南河内等跨境公路直达运输线路常态化运行。

支撑区域协调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形成以高铁、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为骨干的交通网,都市圈、城镇群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建成云桂铁路昆明至百色段,贵港至合浦、河池至百色、桂林至三江(桂黔界)高速公路,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等重点项目,为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等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面打赢交通脱贫攻坚战。以“四建一通”工程为重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发展,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约3万公里,实现全部建制村“三通”(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完成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工程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8万公里、危桥改造座,为群众出行与物资运输提供保障。交通网络与农村经济节点、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农村物流网络加速特色农产品外销,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骨架初步建成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广西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里程突破14万公里,建成覆盖面广、相互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较好完成“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目标任务。

铁路建设全面加速。广西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公里,铁路网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高铁动车运营总里程达到公里,占全区铁路营业总里程的34%;动车覆盖除河池、崇左市以外的12个设区市。建成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等5个项目,新开工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等项目。建成北海铁山港进港铁路专用线等支专线铁路,畅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

公路网布局更加完善。广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16万公里,“十三五”时期新增1.3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公里,新建成高速公路公里,县县通高速公路比例达到96%,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基本建成。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等级比例达到72%,乡乡通三级及以上等级比例达到83%。

水运建设稳步推进。广西港口货物综合通过能力达到4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超过万标箱,其中广西北部湾港货物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77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万标箱。广西北部湾港大型化、专业化水平有效提升,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达到98个,比“十二五”期末新增19个。内河通航里程达到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公里,比“十二五”期末新增公里。

民航建设再上新台阶。广西机场旅客保障能力达到万人次/年,新建成桂林机场T2航站楼、梧州机场、玉林机场,填补桂东南地区民用机场的空白,新建成2个A1类通用机场,12个设区市实现1小时内到达机场。

油气管网初具规模。天然气管道初步形成“一横两纵”三大主动脉供气的格局,已建和在建天然气长输管道干支线总里程为公里。广西城镇燃气企业完成供气管道建设1.21万公里。

邮*快递网络全覆盖。全区实现乡镇快递网点全覆盖,形成“市县乡村”全覆盖的邮*快递网络。在所有乡镇设立邮*局所的基础上,全面实现%建制村直接通邮。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进一步完善,交通枢纽换乘衔接水平明显提升,建成一批高铁“无轨站”。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成效显著,南宁、柳州、桂林、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城市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三、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客货运输结构逐步调优。年广西完成客运量3.7亿人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十二五”期末下降27.9%,铁路、民航客运量分担率较“十二五”期末分别提高54.3%、33.1%;完成货运量18.7亿吨,较“十二五”期末提高25.2%。

运输服务提质增效。铁路运输服务能力增强,年铁路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为.7万人次、.6万吨,分别较“十二五”期末提高11.2%、60.38%。年公路客运比例降低,较“十二五”期末下降35.5%;公路货运量为14.5亿吨,较“十二五”期末提高21.9%。水路客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年水路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为.6万人次、3.3亿吨,分别较“十二五”期末下降36.4%、提高32.8%;世界单向通过能力最大的内河单级船闸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闸船舶货运量达到1.5亿吨,较“十二五”期末提高.2%;西江流域“一干三通道”12个梯级18座船闸实现联合调度。广西北部湾港海运网络覆盖全球,港区集装箱航线达52条。民航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广西民航飞行客运航线条、全货机航线3条,通航国内外个城市,南宁机场航班正常率保持在89%以上。

城乡客运服务便捷通达。实现自治区、市、县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公交都市创建示范效果显著,柳州市获得“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建成南宁市轨道交通1、2、3、4号线,运营总里程达到公里,南宁市地铁出行量占全市公交出行总量的49%,轨道交通站点与其他交通站点衔接率超90%。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四、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建设扎实推进

智慧交通蓬勃发展。信息技术赋能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出行服务水平,智慧公路、智慧港口发展迅猛,机场、高铁站、地铁站、公交车实现“无纸化”乘车,高速公路收费站实现不停车收费全覆盖,所有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

绿色交通成效显著。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成效显著,清洁能源、新能源载运工具比例大幅提升,形成一批绿色交通城市、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等示范样板项目。邮件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成效明显。全区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数量达到8.6万辆,公路货运车型标准化率达到%。营运客车、货车、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较“十二五”期末分别下降3.6%、4.2%和6.8%,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较“十二五”期末下降9%。

平安交通扎实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安全水平提升,“两客一危”车辆智能监控成效明显,稳步推进和完善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全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较“十二五”期末下降11.67%。

五、交通运输行业治理能力加快提升

交通运输地方性立法工作有序推进。推动修订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公路条例》,颁布实施一批地方交通运输标准规范和指南。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交通运输“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下放15项行*权力事项。开展“容缺受理”清单规范工作与“减证便民”行动,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实行高速公路和水运项目前期工作代办制,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实施。降本增效行动持续推进,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优惠*策,降低港口中介服务费,多举措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管理体制改革卓有成效。以改革促发展,推动行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基本完成交通运输大部制改革,实现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行业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建设广西交通运输信用评价信息系统,建成广西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监控管理系统。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基本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人民群众出行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但与广西加快建设交通强区、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区域通道难以支撑国家重大战略新要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通道瓶颈突出,缺乏高标准客运通道和便捷货运通道。规划建设的15条高速公路通道仅建成7条,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铁路通道存在“断头路”,北上铁路通道质量不高,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高。二是综合立体交通网品质和覆盖度亟待提升。广西铁路复线率、电气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公路网密度排全国第25位、西部地区第7位,处于中下游水平;广西北部湾港缺乏大吨级泊位、深水航道,江海联运的水运体系尚未形成;内河枢纽过船设施通过能力不足,阻航碍航现象仍然存在,桂江通航不畅,绣江、贺江等支线航道仍处于断航状态;广西机场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是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铁路货运量占比为4.9%,水路货运量占比为17.5%,公路货运量占比为77.5%,公路货运比例过高的问题依然突出,运输结构亟待优化。旅客联程运输服务品质和货物多式联运水平有待提高,交通运输枢纽集疏运体系有待完善,跨境运输通关便利化程度有待提升;交通运输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其他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四是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亟待提升。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难度和用地保障压力不断加大;交通建设项目资金筹措亟待探索新模式;智慧安全绿色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

第二章发展形势及要求

随着国家重大战略在广西的纵深推进,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稳步增长,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强,今后五年仍将是广西交通运输发展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是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五年,是全面开启交通强区建设的五年。

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西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自身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对广西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全方位的新要求,要求广西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扩大循环规模、提高循环效率、增强循环动能、降低循环成本、保障循环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交通运输提质增效升级

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着力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要求强化交通引领,加快交通运输提质增效,着力构筑大能力高效率的出省出海出边运输走廊,提升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加快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建设,西部大开发、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广西进一步完善区域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全面提升省际、市际及城市群间互联互通水平,加强关键板块和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运输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要求广西交通先行先试、打造样板

广西是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区,广西要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围绕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国内先进的交通强区,在推进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多层次国际枢纽、推动国际运输便利化、推进智慧交通发展、提升科技兴安水平等方面开展试点工作,大胆探索创新,努力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示范成果,为全国交通发展积累经验。

四、实施绿色智能交通战略,要求提升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交通运输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要求交通运输建设发展满足资源、能源、环境等刚性约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交通运输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切实转入集约化、内涵式发展轨道。顺应科技革命浪潮,要求交通运输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交通运输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构建交通运输“新基建”布局体系,要求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发展新支撑。

五、贯彻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要求加快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交通运输行业改革,以改革推动交通运输制度更加完善,不断提升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优化交通运输行业营商环境。广西交通运输行业必须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完善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引导行业管理理念更新、路径革新和举措创新,建立健全广西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多式联运装备、新业态新模式等标准规范体系;深化综合交通运输执法改革,发挥法治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十四五”时期,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将从“基本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渐向“支撑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转换,要进一步统筹推进“构通道、强枢纽、补短板、提品质、重创新、优治理”各项重点任务,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要以“构通道”为载体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以“强枢纽”为重点提升综合枢纽服务能力,以“补短板”为核心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以“提品质”为导向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以“重创新”为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优治理”为手段健全交通运输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构通道、强枢纽、补短板、提品质、重创新、优治理”重点任务,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当好先行。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人民。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全区交通运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交通覆盖率和通达度,统筹城乡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缩小地区间交通运输发展差距,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强化支撑引领。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和先行引领作用,提升交通运输体系的韧性和适配性。加快建设交通强区,支撑服务重大区域战略实施、国土空间开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

突出开放融合。主动服务“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打通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大通道,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提供支撑。引导交通与城镇、产业经济、文化旅游、商贸流通融合发展,加强交通传统基建与新基建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综合运输产业协调发展。

注重提质创新。着力提高综合交通网络效率、优化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坚持以新科技深度赋能应用为重点,协同推进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策创新,培育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绿色安全。建设绿色低碳循环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交通运输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支撑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建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保障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年,建成“全国前列、西部领先”的“交通大省”。

着力建设“两通道、两枢纽、三网络、三体系”,实现“门户枢纽国际化、市通高铁便捷化、县通高速网络化、民用机场聚集化、内河航道高等化、轨道交通网格化、进村入户普及化、综合交通一体化”,人民对交通满意度显著提升,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圆满完成,有力支撑“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更好服务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通道服务保障能力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出海出边铁路通道9条、高速公路通道23条,实现西南、中南地区多通道便捷出海出边,支撑广西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交汇点。区内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完善,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与周边省份互联互通,形成出省省际铁路通道19条、高速公路通道37条;沿海沿江沿边运输通道贯通,促进人员、产业要素高效流通,形成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向内陆纵深发展的国内大循环通道。

——建设以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枢纽港、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枢纽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地位基本确立,建成一批大能力、专业化、智能化码头和深水航道项目,海铁联运常态化运行,港口作业效率全国领先,货物吞吐量达到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0万标箱。打造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南宁机场建成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机场,构建以南宁为中心出省出边出海的铁、公、水、空“四位一体”交通网络,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交通枢纽城市。

——构建发达的快速网、高效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公里,其中高铁动车运营总里程达到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普通国道达到二级及以上等级,80%普通省道达到二级及以上等级,%普通省道达到三级及以上等级;%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90%以上自然村(屯)通硬化路。打造西江*金水道升级版,完善“一干三通道”高等级航道网络,实现西江航运干线航道全线达到吨级,右江、红水河、柳黔江总体可通航0吨级及以上船舶,加快百色水利枢纽等重点内河枢纽通航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西江港口群,实现内河港口吞吐量达到2亿吨。建设“两干九支”民用机场体系,通航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建成联通国际、普惠城乡、衔接高效的邮*快递服务网络。

——构筑民生为本的高品质运输服务体系、智慧绿色平安交通体系、规范高效行业治理体系。客运联程便捷顺畅,出行品质提升,实现由“便”到“悦”的跨越;货物联运高效经济,运输结构合理,实现由“达”到“畅”的跨越。智慧化交通发展、新基建卓见成效,建成高速公路充电桩超过个;绿色交通效果显著,大力推广绿色基础设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大中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全面推进实施科技兴安工程,交通运输风险防控能力和应急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较“十三五”时期下降15%。健全规范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到年,基本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国内先进的交通强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广西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出行交通圈”和“快货物流圈”基本形成。

四、投资规模

围绕“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及重点建设任务安排,规划广西综合交通“十四五”时期建设投资规模超过1.5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投资额亿元增长约%。其中:

铁路方面(含城市轨道交通),预计完成投资约亿元;

公路方面,预计完成投资超过1.1万亿元;

水运方面,预计完成投资约0亿元;

民航方面,预计完成投资约亿元;

邮*方面,预计完成投资约60亿元。

第四章主要任务

一、畅通综合运输大通道

全面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深入贯彻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兴边富民行动等国家重大战略,围绕“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形成布局完善、能力充分、服务高效、衔接顺畅的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综合运输大通道。以通道为引领,促进人员及生产要素有效流动,将广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南向北联开放发展,打造高水平开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完善西南、中南地区连接广西北部湾出海口的大能力主通道,加快推进通道内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南宁经桂林至衡阳新高铁、*桶至百色铁路、贵阳经南宁至北海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新增2条形成9条铁路出海出边通道,初步形成东、中、西线通道合理分工的铁路运输网络。新增12条形成23条连接中南、西南地区出省高速公路,新增13条形成23条中南、西南地区经广西出海出边高速公路,建成一批对通道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和通往港口、口岸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构建高效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和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海铁联运水平,广西北部湾港集装箱外贸航线达到40条。规划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和湘桂运河,加快推进建设沟通长江、珠江和北部湾的水运大通道。通过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将南向北联大通道建成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联动通道,以通道建设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互动,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东融西合协同发展,构筑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大通道。增强西南地区、东盟国家经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便捷沟通的通道能力,形成跨区域综合运输大通道。通过全域交通网互联互通和加快出省出边通道建设,把广西建设成为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支点。重点推进南宁经玉林经岑溪至深圳高速铁路、柳州经梧州至广州铁路、南宁经玉林至珠海高速公路、南宁至梧州吨级航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沿边沿海通道建设,建设云桂沿边铁路、凭祥经防城港至铁山港高速公路等项目;提升西江*金水道的服务水平,大力培育西江集装箱班轮航线;加强南宁、桂林等城市的机场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机场航线合作,提升航线航班频次。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将新增4条形成8条铁路通道,新增7条形成14条高速公路通道,西江航运干线实现吨级航道直通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以广西为交汇点东西双向互济的大通道,增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动能。

专栏3畅通综合运输大通道重点工程

(一)南向北联开放发展大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东通道。推进南宁经桂林至衡阳新高铁、湘桂铁路柳州枢纽扩能改造工程、贺州至北海城际铁路,龙胜至峒中口岸、鹿寨至钦州港、桂林至钦州港、全州至容县高速公路及湘桂运河等建设。

西部陆海新通道中通道。推进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南宁经崇左至凭祥城际铁路、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扩能改造,贵阳经南宁至北海高速公路、平果经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北流至凭祥公路(南宁大塘至凭祥段)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等建设。

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通道。推进*桶至百色铁路、巴马至凭祥、百色至平孟口岸高速公路等建设。

(二)东融西合协同发展大通道。

桂北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通道。推进柳州经梧州至广州铁路、柳州经贺州至韶关铁路及桂林经贺州至韶关、从江经融安至连山、梧州至乐业高速公路等建设。

桂中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通道。推进南宁经玉林经岑溪至深圳高速铁路、贵港至玉林高速铁路、岑溪至茂名高速铁路、南昆铁路百色至威舍段增建二线、岑溪至罗定铁路,大新经南宁至珠海、南宁至湛江高速公路南宁至博白那卜段、贵港至岑溪高速公路及南宁至梧州吨级航道等建设。

桂南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通道。推进云桂沿边铁路、防城港至东兴铁路、合浦至湛江高速铁路及凭祥经东兴至铁山港高速公路等建设。

二、打造一体化国际门户枢纽

(一)打造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枢纽港。

强化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枢纽功能。建设广西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将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成为沟通东盟国家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国际航运物流新枢纽,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形成西部地区连通全球最便捷的物流通道和综合运输枢纽,区域对外开放的新门户;为构建沿海港产城融合经济带提供交通支撑,形成促进广西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有序推进专业化、大型化码头设施建设。着力补齐广西北部湾港口设施短板,重点推进钦州港集装箱码头、防城港港大型散货码头、北海港液化天然气(LNG)码头等一批专业化、大型化码头建设,有效提升港口设施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建设广西北部湾港客运码头和滚装码头,推动北海港滚装运输发展,服务于广西北部湾区域旅游发展和物资运输。至“十四五”期末,具备接纳世界各类最大型船舶靠泊能力,广西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0万标箱。

积极推进深水航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广西北部湾港口公共基础设施,重点推进钦州港20万吨级进港航道、北海港铁山港20万吨级航道、防城港港30万吨级进港航道等深水航道、锚地及防波堤建设,适应全球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

完善港口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加快与港口发展相匹配的港口集疏运通道和物流设施建设,推动港区集疏运通道与区域铁路、公路骨干网络互联互通,着力打通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构建高质量一体化港口集疏运物流设施网络,为广西北部湾港口提供能力充分、衔接顺畅、快进快出的运输服务。

构建沿海临港产业融合经济带。充分发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节点作用。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支持重点园区集聚发展,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加强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广泛开展邮轮旅游宣传推介、文化推广和体验活动,逐步培育海洋文化、邮轮文化,不断拓展客源市场。

(二)打造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1.突出南宁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提升南宁交通首位度。巩固南宁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助力推动将南宁建成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加快建设南宁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中心,完善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优化以南宁为枢纽的高速铁路网综合布局,打造连通中西部地区、辐射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将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邮*快递枢纽,全面提升南宁作为重要门户枢纽城市的综合运输服务能力。

打造南宁轨道都市圈。建成以南宁为中心,辐射周边省份的便捷高速铁路网、城际铁路网。“十四五”时期,建成南宁至玉林城际铁路、南宁经崇左至凭祥城际铁路。大力发展南宁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实现都市圈内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向主要城镇延伸。开工建设南宁市郊铁路机场线和武鸣线,加密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网。打通各类“断头路”、“瓶颈路”,推动市内外交通有效衔接和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2.构建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重点推动柳州、桂林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推进东兴、凭祥、龙邦等沿边重要口岸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扎实做好柳州、桂林、钦州—北海—防城港、防城港(东兴)、崇左(凭祥)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提升广西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支点功能。

完善边境口岸型交通枢纽功能。推动边境口岸交通互联互通,强化产业深度开放合作,构建沿边高质量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边地区繁荣发展。建设防城港(东兴)、崇左(凭祥)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提升跨境公路运输服务水平,发展跨境冷链运输业务。支持东兴、凭祥、百色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口岸交通枢纽功能,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推动内河港口建设发展。加快建设广西西江港口群,推动港口创新转型发展,打造“五主六重”内河港口群。重点建设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来宾港、柳州港等全国主要港口,积极发展百色港、崇左港、河池港、贺州港、玉林港、桂林港等地区性重要港口,增强港口辐射能力。至“十四五”期末,内河港口吞吐量达到2亿吨。

3.加快一体化交通枢纽场站建设。

提升综合客运枢纽服务水平。依托铁路场站、机场、码头等建设综合客运枢纽,努力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进一步强化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并注重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加快建设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建成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桂林北站综合客运枢纽站等枢纽项目。

推动综合货运枢纽集约化发展。推动既有货运枢纽场站资源和服务功能集聚整合、网络化协同联动,努力实现货运“无缝衔接”,进一步完善以多式联运型货运枢纽为骨干、通用集散型货运枢纽为支撑的货运枢纽场站体系。重点推进南宁、柳州、桂林、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综合货运枢纽建设,重点推进建设南宁伶俐物流中心、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项目等货运枢纽。

完善枢纽集疏运网络。推动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运铁路、公路建设。完善铁路枢纽集疏运配套道路设施建设,支持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引入铁路专用线;推进枢纽机场集疏运设施建设;推进城市主要场站枢纽之间直接连接,在具备条件的城市实施大型综合客运枢纽轨道交通引入工程,鼓励枢纽专用匝道直接接入城市快速路;聚焦广西北部湾港和西江重点港区,加快铁路、公路、水路等集疏运设施建设,强化港口与综合交通网络衔接,提升港口疏港能力。

推动枢纽与经济融合发展。培育构建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高铁经济。重点推进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以钦州港、防城港港和北海港为重点,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现代航运服务业等临港产业;依托南宁北站、南宁机场等建设,积极探索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站点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新模式新机制;以凭祥、东兴等国家一类口岸为依托,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加工贸易等产业聚集发展。到年,形成具有一定效应的枢纽经济区,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客货运场站建设。建设一批服务乡村客运和农村物流发展的乡镇客运服务设施和便民候车亭。创新乡镇客运服务设施建设经营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乡镇综合服务站,促进运邮、运商、客货结合。至“十四五”期末,实现所有乡镇有客运候车点,80%以上建制村有便民候车亭。

专栏4完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铁路场站。建设南宁铁路枢纽五象站、南宁站改扩建、湘桂铁路柳州枢纽扩能改造工程、南玉铁路五合至五象联络线、防城港站增加4股到发线等项目。

枢纽集疏运工程。建设沙河至铁山港东岸铁路支线、合浦至铁山港铁路、贵港港中心港区石卡郁水作业区覃塘(石卡)产业园铁路支线、防城港云约江作业区铁路支线、北海铁山港至石头埠铁路支线、贵港港中心港区苏湾作业区进港铁路支线等铁路支专线项目。

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贵港市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工程、桂林北站综合客运枢纽站、玉林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河池综合客运枢纽站、平南县综合客运枢纽站等项目。

疏港公路。建设梧州市长发至京南港作业区进港公路、贺州市马江作业区进港一级公路、来宾市奇山作业区进港公路、贵港市罗泊湾作业区至南平作业区疏港公路等疏港公路项目。

三、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一)构建发达的快速网。

加快高铁通道建设,实现市市通高铁。积极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建设,提高铁路运输质量,加快建设南宁经玉林经岑溪至深圳高速铁路广西段,新开工合浦至湛江高速铁路,规划建设南宁经桂林至衡阳新高铁等项目,构建以南宁为中心连接衡阳、深圳、重庆等周边城市的高标准高铁客运通道,进一步缩短广西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及川渝城市群方向的时空距离。规划建设贺州至梧州城际铁路、梧州至玉林(岑溪)城际铁路、玉林至北海(合浦)城际铁路等项目,形成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完善区域“四网融合”的现代都市圈轨道交通网,至“十四五”期末,实现高铁动车运营总里程达到公里。

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以出省出海出边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设为重点,通过构建高速公路大通道,促进区内高速公路加速成网,布局趋于完善,重点推进上思至防城港、隆安至硕龙等出边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实施高速公路拥堵路段扩容改造,提高高速公路容量和通行服务能力,推进G75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广西钦州至北海段改扩建工程、G72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广西桂林至全州*沙河段等项目改扩建,实现国家高速公路桂林至北海段全线为双向8车道。提高高速公路网的区域密度,在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基础上,实现市与市、市与所辖县间有高速公路连通,高速公路在全区各市之间连通成网。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注重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的衔接及疏导,加快推进贵港市西外环、百色市南北过境线公路(百色市北环线)、百色市南北过境线公路(百色市南环线)、河池(宜州)西过境线等城市高速环线,降低过境交通影响。“十四五”期末,新建成高速公路超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1.2万公里以上,高速公路规模位于国内前列。

推动民航业跨越式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区域机场布局,形成“两干九支”民用机场体系。加快建设广西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空中心,围绕做强面向东盟的南宁门户枢纽机场,加快实施南宁机场改扩建工程,建成南宁机场第二跑道、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南宁机场T3航站楼,实现南宁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万人次。实施桂林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柳州机场改扩建,推动北海第二机场建设。完善机场布局,开工建设防城港和贺州民用机场、海*桂平*民合用机场。优化完善航线网络,推进国内国际、客运货运、干线支线、运输通用协调发展。至“十四五”期末,全区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万人次,建成面向东盟的南宁门户枢纽机场。

(二)构建高效的干线网。

补强普速铁路网,构建区域骨干干线铁路网。进一步打通瓶颈路段、提升既有普速铁路网质量、实现主要通道客货分线,完善普速铁路网。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大能力铁路运输通道建设,“十四五”时期建成湘桂铁路柳州枢纽扩能改造工程,新开工*桶至百色铁路、黔桂铁路增建二线、南防铁路钦州至防城港段增建二线、南昆铁路百色至威舍段增建二线等项目。构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便捷货运通道,加快建设柳州经梧州至广州铁路柳州至梧州段,新开工岑溪至罗定铁路。打通瓶颈路段,提高普速铁路网整体服务效率,形成布局合理、支撑有力、干支协调的普速铁路网。

加快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推进普通国道提级改造,实现%普通国道达到二级及以上等级。重点推进沿海地区国道G丹东至东兴广西滨海公路龙门大桥、大风江大桥等关键节点工程,加强沿边地区国道G的提级改造,加快国家和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普通国道升级改造建设。加强普通省道提级改造建设,实现80%普通省道达到二级及以上等级,%普通省道达到三级及以上等级。

加快建成“通江达海、干线成网、省际互联”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完善西江航道网络布局。以西江航运干线建设为重点,完善“一干三通道”高等级航道网络,形成上游通、中游畅、下游优的内河水运网。重点推进西江航运干线航道全线达到吨级,开工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世纪工程”,开展湘桂运河前期研究工作。加快航道过船设施建设,建设大能力、高效率船闸系统,规划建设水运支持保障系统及相关服务设施,提升西江航运通过能力,优化西江流域船闸联合调度,推动长洲水利枢纽五线船闸、大藤峡枢纽二线三线船闸、广西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龙滩水电站升船机等工程建设,消除碍航、断航瓶颈。至“十四五”期末,新建成吨级航道公里,实现西江航运干线航道全线达到吨级,右江、红水河、柳黔江总体可通航0吨级及以上船舶。

建设完善油气管网体系。加大油气管网建设力度,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外通内畅、安全高效的现代油气管网。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工建设广西LNG外输管道桂林支线,新建*煤制气外输管道广西支干线,与中缅天然气管道桂林支线进行联网,形成气源互补。加快配套规划建设沿海LNG项目的外输管道,推动沿海LNG储备工程与三条已建的干线管网进行联通。在“县县通”工程完成的基础上,适时推动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与区内的国家干线管网之间互联互通,推动天然气支线管网在桂中、桂东、桂北等片区形成环网格局,实现管道多向输送,最大限度发挥应急和调峰能力。

(三)构建覆盖广泛的基础网。

加快支专线铁路建设。以沿海重化工业、港口以及工业园区货运集疏运需求为导向,加快连通广西北部湾港、西江重要港口及重点产业园区的支专线铁路项目建设,打通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推进铁路、公路、水路联运协调发展。“十四五”时期规划新开工合浦至铁山港铁路、沙河至铁山港东岸铁路支线等项目。

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干线服务水平和网络化程度,提升县乡联网、旅游路、产业路等重要节点路段技术等级,推进通自然村(屯)硬化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进村入户,至“十四五”期末,建设农村公路超过1万公里,实现所有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90%以上的自然村(屯)通硬化路。加快完善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建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建设护路队伍。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行养护规范化、专业化、机械化和市场化,提升路网运行管理水平。采用多样化、差异化的客运经营方式来巩固建制村通客车成果,保持国家和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策扶持力度,推动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

提升公路基础网覆盖率。深入贯彻落实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国防公路和部队进出道路建设,不断改善部队机动条件,助推部队机动能力提升。推进连接边境口岸、AAA级以上旅游景区、自治区级物流园区及产业园区等重要节点的公路建设,促进资源开发和利用,带动重要产业发展;加强连接铁路公路场站、港口、机场的集疏运道路建设,提升交通枢纽集疏运能力;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市内外交通顺畅衔接。

加快内河航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左江、桂江支流航道整治与升级,推动绣江、贺江复航扩能。重点推动建设桂江航道工程(马江至莲花大桥段)、左江山秀船闸扩能工程、桂江京南船闸改扩建工程、桂江旺村枢纽二线船闸工程。

加快通用航空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具备旅游、农业作业、应急救援等功能的通用机场建设,加快推进桂林恭城、梧州岑溪、崇左大新等“十三五”时期前期工作推进较快的通用机场项目建设,争取“十四五”期间建成投入使用。至“十四五”期末,力争全区共建成21个通用机场,初步形成普遍覆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通用机场网络。

四、强化高品质客货运输服务

“十四五”时期,广西交通运输进入全面开放、提质增效的阶段,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变化对广西交通运输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客货运总量持续增长,客货运输快速化、一体化特征更加凸显。“十四五”时期,客运方面,铁路客运年均增速约8.4%;营业性公路客运持续下降,年均下降约5%;国际客运逐步恢复,航空客运增速较快,年均增速约17.2%。货运方面,铁路支专线加快建设,推动铁路货运量平稳增长,年均增速约5.4%;公路货运年均增速约4%,货运量占比持续优化;航空货运量年均增速约12%。

(一)强化更优质的客运服务。

全面构建多层次融合、多方式可选、全过程连贯的一体化客运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出行交通圈”,即3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和东盟国家首都城市,2小时通达区内城市,1小时通达北部湾城市群。

打造多元化城际客运网络。打造立体化、多样化城际客运网络,吸引城际出行更多转向公共客运。构建以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为主体的大容量快速客运系统,逐步减少运营距离公里以上道路客运班线,优化长途客运资源配置。推动构建北部湾城市群间互联互通的同城化客运体系,进一步优化进出站流程。着力构建以南宁为中心,连接内陆腹地至东盟的双扇形航线网络,拓展通达全国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重要旅游城市及港澳台地区的国内航线,实现与周边省会城市及东盟国家首都城市3小时通达。

提升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统筹协调城市公共交通、城际客运和农村客运发展,提高城乡客运网络的覆盖广度、深度和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行有所乘”。构建镇村公交网络,实现农村居民乘车单次出行直达乡镇,一次换乘到达县(市、区)城。积极拓展“运游一体”客运服务,支持传统村落、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园、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农家乐”等乡村特色旅游区域开通乡村旅游客运线路。支持农村客运与邮*、商务、供销、物流等功能整合,建设标准适宜、经济适用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探索“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农村客运发展新模式。推广荔浦、东兴市国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建设经验,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AAAA级以上比例超70%,做好国家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建设工作。规范城乡客运经营服务行为,强化服务质量监管和社会监督,提升运营服务品质,打造城乡客运服务品牌。做好农村道路运输服务发展模式和*策措施的复制推广工作。

提升旅客联程联运服务品质。鼓励依托城市候机楼、高铁“无轨站”、旅游集散中心等,通过第三方平台发展“一票制”客运服务,积极发展“空铁通”、“空巴通”、公铁联运、海空联运等服务产品,实现铁路、航空和道路旅客运输零距离换乘。倡导“出行即服务”理念,鼓励运输企业与第三方企业合作打造数字化出行助手或提供行李托运门到门服务。培育旅客联程运输经营主体,鼓励广西客运企业规模化、联盟化发展。“十四五”时期,基本建立规范有序的旅客联程运输市场体系,服务品质显著提升。

创新客运服务产品服务模式。构筑谱系化铁路客运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种类客运需求。探索长途班线客运服务新模式,推动具备条件的城市实现城际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推动城镇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和公交化运行,积极构建城乡一体交通网络体系。鼓励道路客运定制服务有序发展,加快推进巡游车转型升级,规范网约车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共享交通。

提升公共交通品质与吸引力。持续推动公交优先发展,稳步拓展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做好南宁、桂林、贵港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验收工作,进一步落实公交路权优先,推进南宁、柳州、桂林、贵港和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公交专用道成网并推行优先通行措施。推进客运场站无障碍设施改造,提供无障碍出行、行李托运、专用候乘等便民利民服务。全面推动交通一卡通建设,至“十四五”期末,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范围覆盖所有县城,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率达到90%。重视城市慢行交通、静态交通设施的规划和配置。

继续推进“司机之家”建设。按照高速公路每公里左右建设一处“司机之家”,以及在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道、重要物流节点、货运场站、重要物流园区等布设“司机之家”的原则,争取“十四五”时期建成一批功能实用、经济实惠、服务便捷的“司机之家”。

(二)强化更高效的货运服务。

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货运网络,初步形成“快货物流圈”,即国内1天送达、东盟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加快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巩固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线路开行成效,充分利用国际联运企业平台优势和铁路基础设施条件,继续落实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班轮资金补助*策,巩固发展好北部湾港经焦柳铁路、黔桂铁路、南昆铁路海铁联运铁路运输主干线运营成果;积极参与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以点带面,切实提高广西多式联运发展水平;充分挖掘“一湾一江”的水运潜能,协同建设西江、北部湾航运交易所。鼓励集疏港铁路向堆场、码头前沿延伸,加快港区铁路装卸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优化货运组织方式,积极培育具有跨运输方式货运组织能力并承担全程运输责任的企业,开展多式联运经营。

完善航空货运布局。构建以南宁机场为中心、桂林机场为副中心,其他机场为节点的货运航空网,航空货运布局趋于完善。增开往京津冀地区的货运航线,拓展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航空货运市场。加强南宁、桂林、北海、柳州机场货运设施改造,推进南宁机场国内国际新货站、周边省市异地货站、南宁临空经济核心产业示范区大通关基地(一期)建设。进一步优化机场货运流程,简化环节,实现货物快速通关。

积极推广先进交通运输装备应用。大力推广应用集装箱、厢式半挂车等标准化运输装备,加快运载单元、快速转运设备等升级改造,提高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转换效率。加快广西道路货运车辆装备升级改造,加快中置轴汽车列车等先进车型推广应用,持续开展货运车辆标准化专项行动,加快淘汰落后运能。创新*策措施,推广使用标准化、厢式化、轻量化、清洁能源货运车辆。

推动货运集约发展。以铁路货运增运增收为抓手,巩固并提升大宗物资“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效果。推动金属矿石、煤炭、油品、粮食等大宗物资散改集,重点推进煤炭、粮食等物资集装箱化运输,鼓励小微货运企业开展联盟合作,鼓励提供优质干线运力服务的大车队模式创新发展。“十四五”时期,实现大宗物资铁路、水路货物周转量占比上升幅度达10%。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覆盖;大力发展铁路冷藏运输、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减少流通损耗,保障商品质量安全;鼓励企业开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新模式。改善高铁车站设施条件,布局高铁快运基地,推动高铁快运发展。

深入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鼓励南宁、桂林等有条件的城市积极创建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进一步建设完善城市配送节点网络。加快制定绿色货运配送车辆便利通行*策。加强配送车辆技术管理,鼓励符合标准的新能源、清洁能源配送车辆推广应用。支持城市货运配送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推动干线货运与城市配送企业之间、同城配送企业之间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联盟,开展跨区域货运配送业务合作、同城共同配送组织协作,全面提升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制定交通物流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

促进寄递服务高质量发展。在南宁、柳州、桂林、防城港等城市优先布局建设一批快递物流集聚区或快递物流园区,并逐步向崇左、贵港、河池等三级节点城市延伸。统筹城市和农村地区邮*普遍服务协调发展,推广农村邮*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广快邮合作、快快合作、快交合作、快商合作等多种模式,到年建成农村邮*快递站点突破个,实现村村通快递,充分发挥邮*快递业服务农村电商主渠道作用。实施“快递入厂”工程,引导邮*快递企业与制造企业协同发展,推进一批与地方优势产业联动发展的典型示范项目建设并在全区推广。实施“快递出海”工程,引导邮*快递企业在南宁设立面向东盟的跨境寄递总部,加大对南宁和凭祥国际邮件互换局、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的*策扶持,推进东兴等地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设,发挥广西通道优势。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继续实施快递“上车、上船、上飞机”工程建设,鼓励中欧、中国—东盟等国际班列运输邮件快递,引导机场、车站、码头建设快件“绿色通道”,实现邮件快件多式联运和高效集疏。

全面优化货运市场发展环境。深化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继续清理规范铁路货运收费,推动降低专用线共用收费水平。加强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鼓励道路货运企业组织开展货车司机继续教育,支持地方为转岗货车司机提供再就业培训。切实维护货车司机权益,依法落实道路货运企业与雇佣货车司机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

专栏5建设更优质客货运服务工程

争取创建2个国家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十四五”期末,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AAAA级以上比例超70%。

争取创建2个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十四五”期末,实现城区常住人口万以上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

争取建成一批“司机之家”。建成玉林服务区、钦州西服务区、高田服务区、会仙服务区、东山停车区、旧州服务区、容县服务区、岑溪服务区、新地服务区、盘王服务区、大隆服务区、坛洛服务区、波寨服务区、融安服务区、灵川服务区、武鸣服务区等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司机之家”;建成S/S都安下坳经龙头至拉烈公路、S宜州三岔至流山公路、S横县平马至灵山沙坪公路、G南宁七塘至伶俐公路、G大塘至渠黎公路(大塘至那蒙段)、S融水和睦至柳城公路等普通国省道服务区的“司机之家”;建设河池福达农产品冷链物流园、贺州信立物流园、河池市建鑫物流有限公司物流中转场、贺州华垄物流园、河池市金城江区五圩工业区、贺州冶金循环经济产业园仓储物流中心、河池市鑫达物流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物流中转场、贺州农产品物流园、桐木镇物流园区、金秀汽车总站、二塘樟村物流园、东江工业园、河池·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千亿园区等物流园区、货运枢纽、客运枢纽的“司机之家”。

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范围覆盖所有县城,移动支付率达到90%。

(三)推动国际运输便利化。

增强国际运输服务能力。做大做强国际海运业务,开行云南、贵州、重庆、四川等西部省份至北部湾港的常态化班列,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与中欧班列、长江航运衔接,引导国内腹地货源向北部湾港集聚,接入国际航运市场。推动国际集装箱班列发展,以广西边境口岸为重点,加强货物运输组织,开行经凭祥口岸至东盟国家的国际联运班列,拓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探索建立铁路运送邮件快件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柳州铁路港、南宁铁路港等场站打造成为中欧班列广西集结中心。发展至东盟国家的跨境公路运输和空陆联运。加密广西至东盟国家的国际航线,发展桂林至东盟、日韩等国家热点旅游城市的航线网络。进一步加强南宁机场与重要国际航空枢纽的联通,依托南宁临空经济核心产业示范区,推动以南宁为起点开通面向东南亚国家的跨境直达货运航线。

推进跨境运输便利化。推进凭祥、东兴等陆路边境口岸运输服务升级,提供国际贸易通关、国际班列集散换装和公路过境运输等服务。加强与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在国际道路运输、国际铁路联运、国际班轮航线、国际航空航线等方面的对接,推进各种跨境运输标准与规范协调发展,加强与国际运输规则衔接,推动跨境直达货物运输。协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推进《国际公路运输公约》实施。

深化交通运输国际合作。加强与东盟各国双(多)边交通运输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及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平台,加强同各类国际交通组织的多领域合作,提升行业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开展中越两国*府汽车运输协定修订工作。支持有实力的交通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运输市场合作,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和网点,提高境外经营能力。加强国际物流基地、分拨集散中心、海外仓等建设,加强回程货源组织,发展国际物流业务。

专栏6打造更高效货运服务

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载体,积极参与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构建广西多式联运发展长效机制。至“十四五”期末,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示范效应显著,实现综合运输成本降低约20%,物流业整体收益年均增长超过10%。

货运集约发展。“十四五”时期,实现大宗物资铁路、水路货物周转量占比上升幅度达10%。

打造衔接高效的邮*服务网络。加快建设京东南宁电子商务产业园及运营结算中心、南宁顺丰创新产业基地、柳州顺丰创新产业园、南宁邮件处理中心、苏宁广西智慧电商产业园、苏宁易购广西桂北智慧电商产业园、中通快递东盟跨境(南宁)智慧物流产业园、韵达快递广西总部基地、中通快递广西区域总部(南宁)智能快递电商产业园。

五、提升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速科技创新与智慧交通发展。

加强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水平,建设基础设施建管养生命全周期应用示范。推动公路、水路等感知网络与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建成公路、水路智慧监测体系。在公路重点路段及高等级航道实现全天候、多要素的状态感知。推进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堆场库场智能化建设改造。加快机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项设施全面物联,打造数据共享、协同高效、智能运行的智慧机场。推进与人工智能、无人值守、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发展相适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智慧高速车路协同相关研究。初步构建载运工具、交通基础设施、通行环境互联的交通控制网基础云平台。完善广西综合交通运输云建设,开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关键技术研究。

提高智能出行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广西出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推行出行信息服务“一站式”查询。推广应用客运电子客票,鼓励发展综合客运一体化衔接的全程电子化服务模式,推动售取票、检票、安检、换乘、停车等客运服务“一码通行”。加强ETC推广发行和管理,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站移动支付比例,至“十四五”期末,高速公路收费站移动支付覆盖率达到%,三级以上公路客运站联网售票接入率达到80%。

提升货流信息化服务水平。推进货运“一单制”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口岸查验监管部门相关系统与各地电子口岸平台对接。推广使用货运“电子运单”,加快推进治超站点和广西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港口关键流程节点可视、可控、可追溯,优化提升港口业务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强化交通科技创新应用。加大科技创新转化力度,加强交通运输先进装备、设备研发,强化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建设智能铁路、智慧公路、智慧服务区、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机场等“新基建”工程。推广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无人机、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研究与应用,实施一批科技示范工程。在重点桥梁、隧道、枢纽等工程领域实现远程监测和安全预警。

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依托广西电子*务外网、壮美广西·*务云、自治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自治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推进综合交通行业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加强行业监管与服务,完善交通运输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实现交通运输大数据的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和充分运用。稳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公共信息资源开放,鼓励各类主体依托开放数据开展融合创新;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关键节点数据安全。重点港口、码头、船闸动态监测覆盖率达到%;国省道重点路段动态监测覆盖率达到%。

专栏7智慧交通与科技创新

交通“新基建”。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智慧航道、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慧港口、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智慧枢纽、南宁过境高速公路智慧公路、西部陆海走廊(贵阳至南宁)长大隧道群智慧公路、广西钦州至北海高速公路(改扩建)智慧公路等工程。

交通科技创新研究。开展沙井至吴圩高速公路数字孪生系统系列关键技术、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及湘桂运河建设关键技术、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关键技术、米跨径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建设技术研究,推进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云计算中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

(二)推进绿色集约循环发展。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严守“三条控制线”,实施生态修复、土地复垦、绿化美化等专项整治,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建设、运营、养护全过程。提升基础设施环保水平,创建绿色公路、绿色港口,打造西江生态航道等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示范工程。加快完善广西绿色交通地方标准体系,增强绿色交通监管能力。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交通线路、枢纽等设施布局,节约集约利用通道线位、岸线、土地、空域、水域等资源,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科学选线选址。深入开展交通基础设施施工标准化建设,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型建筑养护装备、材料及施工工艺。提高废旧材料再利用的比例,大力开展路面材料、施工废料等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深化港口一体化发展,推进航道、锚地及引航等资源共享利用。加紧制定实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鼓励企业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等,通过碳交易等方式达到碳中和。

推进运输组织集约化高效化。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协调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客货运系统有机衔接和差异化发展,持续推进大宗货物中长距离“公转铁、公转水”。鼓励运输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强货源组织和运力调配,降低车船空驶率,提高运输效率。加快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提高大中城市绿色出行比例。

加强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加快淘汰老旧运输车船和港作机械,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备推广应用。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控制标准及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管控要求,推进港口船舶油污水、生活污水以及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理设施建设和联合监管。推动柴油货车尾气排放深度治理,全面实施汽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推进全区机场设施“油改电”建设和改造。

专栏8绿色交通行动计划

交通运输碳达峰行动。推进运输结构调整,铁路、水路货运周转量比例上升至56%以上。大中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车船,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90%以上。探索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工作。

绿色交通示范创建。继续打造一批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机场等绿色交通示范工程,积极争创绿色出行、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

(三)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提升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加快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危桥加固改造、航道整治、老旧码头渡口改造升级,完善配套安全设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成率达到%,公路四、五类危桥加固改造率达到%。开展公路、铁路、水路基础设施自然灾害普查,推进基础设施自然灾害损毁治理。大力实施高速公路全路网视频监控设备安装工程,全面提高重点路段监控水平,高速公路重点路段实现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铁路沿线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推动落实平交道口和“公跨铁”桥梁整治。进一步建立健全品质工程创建机制,建立交通装备、工程第三方认证制度。加强各运输方式的重点基础设施及车船等重点设备安全运行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逐步完成老旧营运车船改造升级工作,推动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加强营运船舶技术管理,持续推进小微企业船型改造升级。

完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体系。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治理,依托第三方机构等社会化资源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安全评估等技术服务,推动相关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进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体系,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信用建设,将安全生产信用评定结果作为行业差异化管理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库。强化科技兴安工程引领,制定引导*策,引导企业积极主动采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能力、事故隐患处理水平和本质安全度的全面提升。建设一批应用性强、实际使用效果好的先进安全技术示范工程。推进安全应急信息化建设,加强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理论和*策研究,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安全生产规律性分析,提高安全生产决策科学化水平。加大行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实施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现行业高危领域投保全覆盖,加强保险联动,完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强化交通运输开放融合。

推动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完善通景区公路沿线观景台、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和公路服务区等设施,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复合型服务场所转型升级,实施“厕所革命”提质工程、集散中心升级工程,每个设区市至少设立1个二级以上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拓展广西边海、长征文化等国家旅游风景道品牌,完善百色、崇左、防城港、钦州、北海等地边关风情旅游线路、中越*金跨国旅游线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打造一批与民俗文化、特色小镇等组合开发的农村公路,推动农村公路由“交通线”向“风景线”转变。配合推动旅游专列、旅游航道、低空飞行旅游等发展,培育共享汽车、水上巴士、邮轮、城市观光车等旅游新业态,丰富沿海内河游轮旅游产品,提升北海市内游、桂林漓江游品质。实施旅游交通畅达工程,加快推进AAAA级旅游景区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通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AAA级旅游景区及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通旅游交通路,提升自治区AAAA级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自驾游便捷性。

加快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支持广西北部湾港临港产业发展,吸引石化、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规模化物流需求且辐射半径深达内陆与海外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加强干线公路网与自治区级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的衔接。推进电商快递与新零售服务融合发展,全面适应快速分拨、精准递送等商贸流通新要求。

鼓励交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在南宁、柳州、梧州、玉林等制造业聚集化程度较高地区,鼓励发展符合生产制造企业运输个性化需求的交通运输模式。支持物流寄递企业为生产制造企业定制供应链全程运输管理、一体化服务等综合解决方案,支持物流企业开发面向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大数据、云计算产品,提高数据服务能力,协助生产制造企业及时了解运输市场动态。

推进*民融合深入发展。推动*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共享,提高国防交通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促进交通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加快沿边公路体系提级改造,推进沿边铁路建设,有序推进支线机场建设,积极推动通用航空发展,加大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力度,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事需求的支撑保障能力。重点加强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和国防交通物资储备,采取*建民用、民建*用、*民合建共用、*地共建共享等方式,统筹*地仓储、物资等应急应战资源。

六、构筑现代化行业治理体系

(一)完善交通运输行*管理体系。

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下放行*审批权限,继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推行“承诺审批”,推进“跨省通办”,进一步落实“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深入开展“互联网+*务服务”,建设智能审批系统,“十四五”期末,全区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制发的各类证明材料%实现电子化,依申请*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和“不见面”办事。创新监管方式,推进交通运输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长效工作机制。

健全养护管理体制。加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管养力度,加强高速公路养护指导,确保技术状况指数不低于90,好路率达98%;加快推动普通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积极多渠道筹措普通国省道养护资金,加大行业管护工作力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普通国省道养护。加强普通国省道日常养护,科学实施养护工程,强化大中修养护管理,“十四五”期末,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达到80%以上。加强农村公路养护指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办发〔〕25号)要求,协调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十四五”期末,列养率达到%,中等路率超过80%。

完善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广西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协调机制,深化“大部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交通运输管理职能,加快形成完善的“大交通”管理格局。深化交通运输领域“放管服”改革,切实转变“重审批、轻监管”观念,全面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息化监管为支撑、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深化“互联网+监管”,不断完善检查事项目录清单以及事中事后监管举措、程序、标准等内容。完成交通运输综合行*执法改革,全面提升执法队伍素质和能力,推进执法行为规范化工程,构建形成“四基四化”建设制度体系。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团队、行业新型智库建设,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激励机制。

深入推进投融资改革创新。积极落实广西交通运输财*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研究建立交通运输领域债务重大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交通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发挥国有交通投资企业在广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运营中的主力*作用,完善*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研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资交通运输项目的方式和机制,采用战略合作、设计施工总承包(EPC)等多种模式吸引股权投资者。推动完善和落实以县级公共财*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交通发展资金筹措机制。

(二)完善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

深化交通运输行业改革。建立公平开放、统一透明的交通运输市场,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分类建立负面清单。加快广西重点交通运输企业改革,推动广西合资铁路资产重组改革。按市场化原则全面放开公路、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养护等业务。

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继续清理规范交通运输行*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深入推进广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工作。推动降低广西海铁联运班列运价,加大港口作业费用优惠力度,保持具有竞争优势的港口收费优惠*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消除*策壁垒,进一步吸纳和引导优质的民营企业参与广西交通运输建设发展工作。

健全法规条例标准规范。加快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地方立法步伐,推动尽快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高速公路条例》,推动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航道管理条例》,推动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加快完善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健全广西交通运输工程、运输服务等标准,加快高端设施设备领域和新技术新业态领域、绿色交通和安全应急等重点领域,以及多式联运等综合运输领域的标准制定,强化标准监督实施,以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八五”普法工作,提高交通运输领域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推进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建设*策体系框架,推进信用信息全领域覆盖、规范化归集、系统化共享、规模化应用。加强事前信用监管,运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方式优化行*许可,开展准入前诚信教育。加强事中信用监管,在更大范围实施信用评价,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并及时公开。加强事后信用监管,聚焦建设、运输等领域,建立行业联合奖惩名单目录,同步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加强诚信文化宣传,引导行业协会、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参与信用建设。

完善现代化交通运输产业体系。健全交通运输设施建设维护、装备制造、运输服务上下游协同发展机制,提升全产业链保障能力。完善交通运输与制造、旅游、金融、商贸、物流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联动机制,培育壮大交通运输经济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临港、临空、通道、枢纽经济发展机制,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三)完善应急运输保障体系。

完善应急运输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应急运输集中统一高效管理,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完善广西综合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规制度和预案体系。建立*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应急救援机制以及自治区、市、县三级交通应急管理体系。

强化应急运输装备设施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广西铁路、公路、水路、航空、邮*快递、仓储配送的比较优势,促进有效衔接、互为补充,形成组合优势,构建立体、综合、现代的应急运输网络。充分利用物流枢纽场站资源,加快应急物资中转、转运及分拨、配送。完善广西应急物流通道使用机制,提高应急通行保障能力。统筹综合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及应急资源布局,开展应急监测,加强综合交通运输安全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基地建设,提高处理重特大交通运输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好与气象部门的联动对接,加强对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在重要通道、枢纽、航运区域建设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提高交通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网络建设。提升广西应急运输装备现代化水平,善于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超级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快运用无人机、直升机、智能配送机器人等先进装备,为应急运输装备赋能。在分步推动现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小型消防站建设工作的同时,推动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小型消防站。加快构建基于*府、*队、社会、企业等多领域融合的应急物资大数据平台,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多源数据融合处理、应急协同指挥。

第五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围绕“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与自治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广西区域生态空间“三线一单”管控等规划进一步衔接,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全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交通管理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促进交通运输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交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涉及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管道等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实施对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占用、生态影响和污染物排放三个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消耗一定的土地和水资源,并可能对局部地区资源承载力产生影响。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水、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如未得到妥善处理,会对周边大气、水等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十四五”期间,预计新增交通建设用地8.86万公顷,涉及部分耕地,但通过采取耕地占补平衡等有效措施,规划实施对土地资源占用影响得到控制。同时,需注重落实绿色发展,通过建设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推广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发展集约高效运输组织,规划实施后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指标将明显下降。预计年与年相比,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下降6%,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量下降6%。通过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和风险防控能力,规划实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总体可控。

二、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交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科学布局,严格执行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合理设计项目线位走向和场站选址,严守“三条控制线”,按照“保护优先、避让为主”原则,避让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各类自然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红树林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如无法避让时应依法依规办理有关手续。严防突破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资源利用上限,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坚持源头控制,做到土地复垦与交通项目建设统一规划。优化各类交通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做好临时用地复垦工作,引导各类交通建设项目科学选址选线和合理设计,主动避让耕地,特别是水田等优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已通过项目用地预审的建设项目,不得随意调整线位。优先利用存量用地,高效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线性交通项目建设尽量共用交通廊道。沿海港口等交通项目应根据国家滨海湿地保护和围填海管控*策,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尽量避免占用自然岸线,推进航道、锚地及引航等资源共享利用,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

强化能源节约与清洁利用。采取综合节能与效能管理措施,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生产装备,积极推广“油改电”、“油改气”、节能照明等低碳技术应用,提高电能、LNG等清洁能源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行业中的使用比重。发展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加强新型智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做好污染物排放控制。线性交通工程应采用综合措施有效防治沿线噪声和振动,严格控制气体和固体污染物排放。水运工程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要求建立并完善环境风险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机制,建立环境风险应急体系,配备环境风险应急物资储备,切实防止水上溢油等环境风险。落实船舶排放控制区*策,推进港口船舶油污水、生活污水以及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理设施建设。推动柴油货车尾气排放深度治理,全面实施汽车尾气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

第六章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实施

按照“*府统筹、多方共建”的原则,加强自治区层面统筹指导,明确各方职责,强化责任落实,集中力量,协同推进。各设区市和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合作,建立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结合规划目标任务、主要工作内容等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及责任部门,将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合力推进规划实施。加强规划实施中动态监测分析,适时组织中期评估,及时对规划目标、重点任务进行调整。

二、加强*策协同

充分利用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强国建设等战略的有利形势,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与国家*策、规划相衔接,力争将一批符合国家重大战略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和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专项规划、项目库以及有关专项工作方案,全力争取国家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策措施、资金补助等方面给予广西更多的支持。

做好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与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等规划的协调衔接,扎实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交通运输与自然资源、产业、城镇、投资、环境保护等*策协同,保障综合交通运输目标任务完成。强化*策创新,探索用地保障、土地收益补偿等支持*策,按规定落实税费优惠*策,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优先支持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要素保障。

三、加强资金保障

建立健全“*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规范高效”的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倾斜支持,加大自治区本级和市县财*资金、*府债券资金投入,落实各级财*事权和支出责任。规范完善PPP模式,建立健全财*补贴*策,创新运转模式,挖掘项目商业价值,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沿线及周边资源、产业、园区等综合开发。将耕地开垦费、补充耕地指标交易费用等耕地占补平衡费用足额纳入各类建设项目概算。积极利用*策性、开发性金融,撬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为重点项目提供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等金融服务,努力打造多元开放交通投融资体系。严禁通过各种方式变相违规举债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四、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府职能转变,转变管理理念,继续推进行*许可事项精简下放,优化审批服务。理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中的事权、财权,提高管理效能、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强化责任意识,健全监管规则,营造交通运输领域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互联网+监管”,推动信用评价共享,提高综合交通运输领域信息化监管水平。

建立健全综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机制。完善海铁联运发展扶持*策。深化普通国省道建管养市场化改革,完善*府购买交通运输服务机制。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养护市场化进程。推进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统筹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继续推进综合交通项目前期代办制实施,做好项目建设储备工作。

深入推进简*放权。创新行*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入开展“互联网+*务服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推进交通运输数字*府建设,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管理的制度规则。

附件:1.广西“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示意图

2.广西“十四五”铁路建设规划示意图

3.广西“十四五”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

4.广西“十四五”普通国省道建设规划示意图

5.广西“十四五”沿海港口重大项目规划示意图

6.广西“十四五”内河水运重大项目规划示意图

7.广西“十四五”民用机场建设规划示意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