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郑东院区腔内血管外科血管巧搭桥 [复制链接]

1#

腹主动脉瘤一向被称为腹腔内的“不定时炸弹”,一旦感染,几乎是不治之症。日前,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大血管/腔内血管外科副主任王志伟教授团队采取血管旁路“搭桥”的形式,成功完成一例感染性破裂腹主动脉瘤切除手术。据悉,该术式难度较大,过程极为复杂,在河南尚属首例。

不久前,71岁的董女士因“发热3月,腹痛2周”急诊转入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大血管/腔内血管外科。经检查提示,患者腹主动脉下段见瘤样扩张,周围低密度影,遂考虑感染性破裂腹主动脉瘤。这是一种罕见的、治疗最棘手的主动脉瘤类型。由于感染部位特殊,造成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困难。此外,感染对动脉壁周围组织的破坏严重,动脉瘤急剧增大、破裂的风险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主动脉瘤。而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死亡率超过90%。

经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王志伟教授团队决定为患者拆除此“不定时炸弹”。考虑到采用自体血管移植,供体区血运障碍和移植物狭窄问题比较突出,手术团队于是选择旁路血管重建,搭建腋-双股人工血管,使血液转流后,再去处理感染的腹主动脉瘤。术中,发现组织水肿严重,肠管大网膜粘连。在切除瘤体时,肉眼可见脓液流出(经术后细菌培养,发现大肠埃希菌)。最后,结扎腹主动脉,清除坏死感染组织,手术顺利完成。术后,董女士恢复良好,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确保了晚年生活质量。

据王志伟教授介绍,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已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主流,但对于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而言,放支架术后再感染几乎不可避免。一旦再次发生移植物感染,则处理十分棘手。而腹主动脉瘤又好发于老年患者,其抵抗力差、合并内科疾病多、生存期有限,手术方式的选择尤其关键。在采取旁路血管重建后,再切除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其优点在于使移植物远离感染部位,减低了移植物感染的风险。而且,吻合口建立在正常动脉上,减少了吻合口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近年来,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大血管外科/腔内血管外科积极学习先进理念,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大胆创新手术方式,在大动脉、内脏血管、四肢动静脉等腔内疾病治疗,以及腹主动脉瘤、颈动脉狭窄、颈动脉体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创伤修复、透析动静脉瘘并发症等疑难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上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科学方案,为广大血管性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