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恺教授专访糖心共治三高共管,推动心血 [复制链接]

1#

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直接影响ASCVD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而ASCVD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健康威胁。近期,《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防与管理专家共识》重磅发布。在第二十六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CCIFCCPCC)期间,医脉通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恺教授进行访谈,就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及管理等进行分享,以飨读者。

专家简介

*恺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心脏病学院Fellow(FACC)

现任华中医院副院长,心内科教研室主任;同济医学院梨园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代谢异常和血管衰老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代谢性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理事、胸痛专委会常委、高血压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副主席,中国心血管代谢联盟执行主席

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心血管专委会主委,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副主委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副主编、《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网络版)副主编

主持项目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医脉通: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存在高度“共病”关系,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风险。请您介绍一下我国目前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共病的流行病学和诊疗现状如何?

*恺教授:

历年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中国有1.41亿糖尿病患者,其中95%以上是2型糖尿病。根据不同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般为33%-35%。在冠心病患者中,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一般在25%左右,既往糖尿病患者在20%左右。实际上,六成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我国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合并ASCVD。ASCVD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由此可见,我国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共病的情况非常严峻。

对于共病的治疗要从两个阶段来看。十多年前,包括磺脲类、胰岛素类的降糖药物没有或很少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只能通过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降血脂、降血压、改善生活方式来减少心血管事件,降低心血管风险。近十年来,随着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用于糖尿病治疗,能够明显地降低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极大地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结局。因此,我们特别重视糖尿病和心血管领域的共同管理,出台了统一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专家共识,以推动全国疗诊疗的标准化,造福患者。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治的。在欧美国家,心血管死亡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次是肿瘤。发表于年2月的《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文章首次表明,通过使用新型疗法、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降压、改变生活方式之后,英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大幅下降,已低于恶性肿瘤。由此可见,相较于其他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可以通过规范化诊疗行为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的可能。

医脉通: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基数大,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共病率高,糖代谢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剧增的重要原因,“糖心共治”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关键。请您谈一下,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管理有哪些重要的学术动态?

*恺教授:

近期发布的《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防与管理专家共识》,总结了到去年为止领域内的最新进展,从生活方式、体重管理、血糖管理、血压管理、血脂管理、抗血小板药物以及合并症管理七个部分全面、详细地介绍了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患者管理建议。我们期望不只医院,同时也给很多基层的医疗机构提供易读易懂、实操性强的专家共识,指导临床实践,通过标准化的诊疗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的可能性。

医脉通:ASCVD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您刚才也提到,近期《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防与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重磅发布。请您介绍一下该共识有哪些亮点?

*恺教授:

本共识是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纪立农教授带领中国心血管代谢联盟,组织全国心血管、内分泌代谢和流行病领域众多著名专家反复研讨所形成。该共识总结了最近的、基于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结合国外数据,同时强调以事件为结局的管理原则,即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的目的并不是单纯降低指标,而应以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衰以及心血管死亡等诸多事件为目的。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血压等控制水平也与没有糖尿病的患者有所差别。因此,本专家共识是以减少事件的综合管理为导向,并非单纯强调数值管理。同时糖尿病患者也容易出现包括微血管病变在内的靶器官损害,如肾脏损害、视网膜病变等。根据目前研究进展,专家共识详细介绍了对于这部分患者该如何进行管理更好,以加强靶器官保护。

医脉通: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相关危险因素联系紧密,为完善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管理模式和体系建设,降低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未来需进行哪些努力?

*恺教授:

正如共识所强调,对于中国代谢性疾病的管理必须由多学科联合进行。糖尿病包括肥胖是一种以内分泌代谢异常为主的疾病,对心血管疾病影响极大。尤其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不同,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合并ASCVD,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很高,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等危症的原因。我们期望包括内分泌科、心血管内外科、神经科、肾内科、外科相关亚专科等科室,形成多学科联合的慢病管理团队,从预防做起,将慢病管理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其次强调慢病的长期管理。用于慢病预防的医保支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另一个难题,尤其一级预防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可行有效的办法。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1.4亿,高血压患者2.45亿。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55%以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前期患者中36%患有高血压。另外,高脂血症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发病率高。诸多因素导致我国目前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前期的患病人数巨大,并且从全人群来看,我国糖尿病管理的达标率在16%左右,大部分患者仍未达标。分析原因首先是我国临床专科医生不足,单靠专科医生进行患者管理远远不够,必须将基层全科医生动员起来,号召并团结广大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共同管理,实行属地化管理。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稳定期患者,乡村及社区基层医生按照最新的指南指导用药,指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即“三高”共管,减少心血管风险,真正改变解决中国慢病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高于城市。我们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运用目前的条件,动员全科医生、基层医生,与专科医生团结在一起,按照同一指南共识、同一标准对患者进行管理,共同推动健康中国工作的不断进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