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血流回归正途这个高难度的手术让先天 [复制链接]

1#

伍先生60岁了,因医院看病,这才发现自己简直就是个“生命的奇迹”。原来,他患有罕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如果不在童年时做手术,国际上公认这种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最多活到45岁。

医院血管外科薛冠华解释道:“伍先生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的交界处近乎闭锁,看上去就像两段不相关的血管,降主动脉近端扩张,由双侧锁骨下动脉代偿的迂曲扩张血管供应内脏和下肢血供。”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段专业术语很难理解。但是,如果看到薛冠华团队给伍先生完成手术后的对比图就很清楚了:支架置入后,原本像一团乱麻的周围侧枝血管(即由双侧锁骨下动脉代偿的迂曲扩张血管)立时“消失”,变回了“干干净净”的主动脉。这就是血管的神奇之处:“主路”不通、就走“旁路”;只要主动脉重新灌注、血流回归正途,“旁路”血流立即减小、就像消失了一样。

据了解,这一高难度手术名为胸主动脉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成形术,医院血管外科也由此完成了该院首例主动脉缩窄腔内治疗。此例手术的成功,为更多主动脉缩窄患者带来了更加精准、安全、创伤小的治疗模式。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的胸主动脉局限性狭窄。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以及欧洲心脏病学会的循证指南均强调应尽早(最好是儿童期早期)矫正,以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生存率。未经干预的主动脉缩窄患者长期生存率较差,常见远期并发症包括体循环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脑卒中、主动脉夹层和心衰。未修复的患者平均生存年龄为35岁,仅有25%左右患者可存活到45岁。

针对这类情况,过去的治疗方案多用旁路转流手术,即“开胸+开腹”进行搭桥手术,但这种术式创伤大,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手术风险极高。是否有创口更小、成效更好的手术方式呢?薛冠华团队仔细研究治疗方案后,决定为伍先生进行胸主动脉腔内治疗,该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愈合快、治疗更加精准、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等优势,但对术者操作水平要求极高。

“与动脉硬化不同,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血管没有发育完全,更容易发生破裂,因此支架的精确定位尤为重要。”据薛冠华介绍,这次手术通过患者的左侧肱动脉以及右侧股动脉2个穿刺点进入,术中造影见胸主动脉重度狭窄近闭塞,仅余有5-6毫米的宽度,极小的操作空间犹如在高空走钢丝,为手术增加了不少难度。薛冠华先是使用8毫米的球囊经右股总动脉小心翼翼地开通狭窄闭塞胸主动脉段,再通过长鞘精准置入CP支架两枚。不同于传统的成品支架,这次使用的球扩覆膜支架需要现场组装,为了保护脆弱的血管,在裸支架外还包裹一层网状覆膜,以确保万一血管意外破裂血液也不会外流。

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第二天伍先生下床活动,术后第4天复查CT,两条原代偿走行的侧枝动脉已不见踪影,伍先生平安出院。

薛冠华提醒,在出现重度并发症前得到及时识别和治疗的主动脉缩窄患者长期生存率良好,预计20年生存率为90%。如发现主动脉缩窄,应尽早至专业的血管外科就诊,评估病情并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文字:张琪

编辑:吴燕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