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314/4591211.html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广告
南华大学病理生理学科坚持科学研究为发展之*,人才培养为发展之本,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大需求,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难题,40余年初心如磐,一“脉”相承担当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科教双馨。
创新征程缘“脉”而起,冷僻板凳越坐越热
20世纪70年代,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并不高,该方面的研究更是一个比较冷门的科研领域。南华大学病理生理学科创始人杨永宗教授高瞻远瞩,独辟蹊径,选择了这条冷僻板凳,带领学科团队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相关研究。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国内外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该学科也成为国内持久而有特色的研究基地。学科自年起成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依托单位,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相继获批动脉硬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动脉硬化性疾病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联合获批血管植入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创新方向因“脉”而聚,病根究源越刨越深
学科创建之初至本世纪之交,学科紧紧围绕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与防治,创新了多个实验动物模型和多种实验方法,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不断深入探讨,并取得进展。学科建立了“一次静脉注射高脂血清造成传递性高脂血症和内膜损伤的疾病模型”,此后建立单核/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和U泡沫细胞模型。团队与香港大学合作完成的“易感动脉粥样硬化的清道夫受体转基因小鼠模型”,为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学科建立“高糖高脂诱导小型猪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学科年创办了我国动脉硬化研究领域的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动脉硬化杂志》,《L-精氨酸/一氧化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获年度国家有关部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迈入21世纪以来,在学科现任带头人姜志胜教授的带领下,在百余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学科锐意进取,传承创新,成果频出。学科在国际上提出了“四个体系、一个中心、偶联转运、相互调节”的荷脂细胞胆固醇跨膜转运工作模式;率先提出了“H2S是衰老相关性疾病或病理过程防治干预靶点”的学术观点并得到国际认可,姜志胜教授主持完成的《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在衰老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学”这一新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先后主编了《动脉粥样硬化学》《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AdvancesinAtherosclerosisResearch》等领域内权威专著,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肯定和赞许。
学科人才应“脉”而育,科教品牌越擦越亮
围绕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积极引育高层次人才。近年来,学科引进海外高水平心血管研究团队7人和湖南省海外名师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专家2人。学科成员中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占比达90%,全部实现博士化。学科团队获评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和省优秀研究生教学团队。
聚焦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与防治方向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学科年成为南华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坚持将学科发展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进教材进实验进课堂,提升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以一章一节的知识更新和一项一题的创新改革,促进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针对全日制本科和医学继续教育特点及教学要求,编写出版规划教材和特色教材40余种。《病理生理学》被评为湖南省精品课程和湖南省一流课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获评为湖南省优秀教研室。姜志胜教授主编的《病理生理学》获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姜志胜教授被评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学科教师主编出版的《病理生理学》《机能实验学》等教材,吸收了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与成果。学科组建的本科生病理生理学课外兴趣小组获批国家、省大创项目30余项,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实践活动,获得各类奖项20多项。编著出版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和《动脉粥样硬化学》等成为研究生进展课程重要教材。恢复高考以来,学科参与培养继续教育学生10万余人,全日制本科学生6万余人,培养硕士研究生余名,博士研究生85名,博士后14名。建校至今,毕业生共获得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杰出/优秀青年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人才支持计划或称号余人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和教学成果奖余项。其中,近年来,在校研究生在《Circulation》《ATVB》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篇,其中ESI高被引用论文4篇。学生主持获得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课题等科研项目81项;获评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9篇;参与国家学科竞赛获奖19人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0余人次,做口头报告余人次。
学科文化一“脉”相承,责任担当历久弥坚
学科以家国情怀为核心,以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重点,不断培育学科文化。
学科拓荒者杨永宗教授,是病理生理学毕业研究生。他自年起担任病理生理学教师,坚守科教一线56年;作为学科带头人,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方向入手,培育科研优势,以一个学科带动一片,推动学科顺利获批硕士点和博士点;担任衡阳医学院院长16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学精神和责任担当的熏陶为重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植入了守初心、担使命、敢为先的学科文化基因。
学科拓展者姜志胜教授,博士毕业后进入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深造,在已经主持加拿大国家及省级基金项目并被评为优秀青年科学家奖的良好发展势头下,于年初毅然回国,回到母校南华大学担任病理生理学学科带头人,建设动脉硬化学创新团队,开创出学科发展新局面,以“动脉粥样硬化学”研究的一域之功助力医学科技发展,践行了守初心、担使命、敢为先的学科文化特质。
学科开设名家讲坛,邀请知名校友来校讲座,分享创新成果和成长经历,让年轻教师和学生感悟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感受守初心、担使命、敢为先的学科文化风采。
年以来,学科发起“IAS中国行”学术巡讲,在全国各地先后举办多场,为全国同行送去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基础研究新进展、临床诊疗新方法、预防康复新策略。年以来,学科发起中—加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先后在中国和加拿大举办了6届;主办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15次。学科创办的《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在国内率先推出“新型冠状病*感染及心血管损伤专栏”2期,深化了对新冠病*损害人体的认识。学科制作《高校新冠肺炎防控科普公开课》。级硕士研究生黎恒发表的“COVID-19:currentstatusandfutureperspectives”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年初,学科带头人姜志胜教授率领湖南省第4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医院并担任院长,圆满完成任务,所提出的“四主四新”课程思*体系受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书面赞扬与肯定。一批毕业生荣获“湖北省新时代最美逆行者”“湖南好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称号,彰显了守初心、担使命、敢为先的学科文化传统。
(图片及数据来源:南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