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理性对待月饼回归 [复制链接]

1#

理性对待月饼回归


    □本报


    李德志


    月饼是啥?是一个一般在中秋节人们才吃的节日食品。然而,十几年来,它变味了。变成了礼品,变成了交易品,变成了一般百姓买不起的奢侈品,变成了腐败的工具,变成了一些人升官发财的敲门饼。好在中央积极倡导“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送礼风”得到遏止,使月饼得以回归,月饼又成了月饼。价格也回落到百姓买得起的价位。


    面对月饼的回归,生产者和消费者该如何应对?


    本来,月饼就不是什么奢侈品,它是寻常百姓家的传统糕点和节日食品。国人早在唐朝就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表示团圆之意。既然是百姓喜欢的节日食品,厂家完全可以面对百姓来生产平民能吃得起的月饼,尽管价格低廉利润微薄,但薄利多销,厂家也能利用中秋赚上一把。这就需要厂家转变观念,面对百姓做市场。


    老百姓讲的是实惠,那么你就来点实惠的。首先把精美的包装换成简装,这能省下不少钱。八十年代时,四个一撂,红纸一包,走亲戚访朋友,感觉也挺好。现在时代进步了,商品讲究包装,但也不要过度包装的让人买不起,毕竟人们是吃月饼不是吃盒子,包装都是浮云,好吃才是硬道理。现在,市场上一个月饼一个纸包装的那种挺受欢迎。看到,有的市民一个品种选一个,过一个中秋节,尝好几种味道。其次在馅上也要做文章。一是既然是面对百姓的,就不要太高档的馅,其实很多高档的馅也都是用来炒作的,根本值不了那么多钱。要回归大众传统口味,不要在创新的口号下弄的月饼不是月饼了。二是把月饼由高热量食品变成健康食品。现在三高人群越来越多,很多女孩怕胖,面对高糖高热量的月饼,是想吃不敢吃。如果厂家做成低热低糖食品呢,起码又多了一个消费群体。


    月饼的生产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幻中,办法应该不少。比如:月饼代加工,印上需要月饼的单位的名称或产品广告,也是促使企业团购的一个方法。在饼模上刻上或在包装上印上企业需要的文字和图案就可成为定制月饼。这种月饼有宣传企业和产品的实用价值,企业能寓广告于礼品中。还有,提前上市,让百姓尝个鲜,拉长月饼销售周期,也能赚上一把。还有一盒10个10种不同口味的简包装小月饼在市场也挺受欢迎,价格不高品种全,自用送礼两相宜。还有的企业把月饼发展成一种常年的糕点产品,开发速冻月饼,在低温下长时间保存,随时解冻食用。


    对于消费者来说,月饼的消费观念要理智。什么鲍鱼、海参等高档月饼,大都是商家赚钱的噱头。不买贵的,只买对的,选自己喜欢的口味,不要被华丽的包装和不实用的概念冲昏头脑。


    月饼的回归是个好事,它使月饼更单纯,质量更可靠,节日更传统,老百姓更实惠。生产经营者也不用担心市场,众多百姓毕竟是月饼的重要消费群体,刚性需求不会降低,只要走“平民”路线,为消费者着想,钱还是有的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