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路百年护佑健康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 [复制链接]

1#
医院同龄,医院的发展、医者的成长。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韦理直胸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永春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杰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敏红麻醉科博士、副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姿

8月19日,我国余万医生迎来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今年,也是南医院之一——医院建院周年。

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从医院,成长为有共产主义信念支撑的、人医院,经历百年淬火洗礼,医院里,传承的是医者的大爱,保持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医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初心。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无论是上世纪50年代战胜白喉病,还是年抗击非典,以及今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家、人民最紧要的关头,医院医务人员始终不忘初心、不违本心、不负真心,勇敢奔赴救死扶伤的最前线,用人间真情和大爱奏响一曲曲演绎胜利的凯歌。

在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来倾听医者故事,医院的医者仁心。

他们的传承,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秉承匠心救患者

年,宋鸿基来到医院工作时,医院并没有耳鼻喉科,宋鸿基成了该科的始建人。在他的带领下,医院耳鼻喉科打赢了与白喉病的遭遇战,科室逐渐发展壮大。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医院的医生韦球,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驰援武汉,体现了医者初心,医院的责任担当。

“执着地追求救死扶伤和人道主义是医生应有的天职和精神。”岁的宋鸿基与医院同龄,医院的发展、医者的成长。

老科室的新开拓者韦理直、手术室里的“拆弹专家”刘永春、专修人体心脏“发动机”的刘杰……在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秉承匠心、妙手回春,用自身行动诠释着何为真正的“中国医师”。

老科室的新开拓者

人体的耳鼻喉头颈属于特别精细的部分,“方寸之地”非医术精妙不可达。从岁的宋鸿基年创建耳鼻喉科,到如今的耳鼻喉头颈外科能够开展高难度手术,成为南宁市卫健系统技术水平领先的专科,百年“市一”的医生实现了从传承到突破再到跨越。

今年6月,一位51岁男性患者慕名来到医院就诊。这半年来,因声嘶伴颈部右侧有一个不明肿物不断增大,让患者痛苦不堪。在全院大会诊后,患者被确诊为喉中分化鳞癌并颈淋巴结转移癌(T3N3M0,ⅣB期)并Ⅲ型肺结核,患者颈部转移癌已侵犯颈内颈外静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

7月2日上午9时,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韦理直带领团队为患者进行了手术。长达12小时的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正在术后进一步康复中。

该手术是该院自主完成的首例喉癌并颈部巨大淋巴结转移癌手术,也是该院第一例喉癌并颈部巨大淋巴结转移癌合并肺结核手术,该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医院耳鼻喉科技术水平踏上一个新的台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如今的耳鼻喉头颈外科,已经能够开展耳鼻喉科四级手术,以及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等高难度手术。

有一位女性患者52岁,在医院确诊为耳硬化症,施行手术当天就恢复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在此之前她被误诊多年,耳鸣耳聋日益严重,睡眠不好,配戴助听器也无法改善,声音无法传导到内耳,患者最终出现了语言交流障碍。在解决传导问题之后,韦理直还将为她设计第二次手术,恢复她耳朵的感觉能力,为她重拾生活的信心。

“我们科室有着悠久传承和优良传统,作为一名后来者,更要秉承初心,为患者着想,为人民健康服务。”韦理直说,耳鼻喉头颈外科是该院历史最悠久的科室之一,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科室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上下团结一致,形成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手术室里的“拆弹专家”

胸腹主动脉瘤被称作身体里的炸弹,一旦破裂会快速危及生命。医院的胸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永春的日常工作就是“拆弹”。他所带领的团队被称为主动脉生命线上的“拆弹部队”,而刘永春则被病人亲切地称呼为手术室里的“拆弹专家”。

年12月,桂林的蒋先生因突发胸闷、胸痛,医院诊断为胸腹主动脉瘤。经过介绍,蒋先生得知医院有做此类手术的经验,便联系上了刘永春。了解病情后,刘永春认为动脉瘤很大,破裂风险高,需尽快手术治疗。

当蒋先生入院后,专家团队检查发现他的动脉瘤已经破裂,肿瘤最大处直径达12厘米。根据以往经验,刘永春决定立即手术。因为有着丰富的经验,对突发状况做了充分预案,这台凶险的手术刘永春做得游刃有余。经过8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刘永春带领胸心血管外科诊疗团队成功为蒋先生“拆除炸弹”。

“以前心血管肿瘤亚洲罕见、欧美多发,前辈当中很少人有丰富的经验,自己就在摸爬滚打中与动脉瘤搏斗和较量。”年,刘永春被委以重任成为胸心外科主任。

动脉瘤手术在业内被冠以“三战”称号——“夜战、血战、死战”,意味着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死亡率高。国内能做此手术的医生只有多人,目前广西能独立开展胸医院少之又少。

“目前,胸腹主动脉瘤病人逐年增多,并且发病平均年龄比欧美早10年。”因此,刘永春常年奔波在去会诊、手术的路上。在一场场“血战”中,凭着胆大心细的一身硬功夫为患者延长生命。“医院的,都救活了。”这是刘永春的职业骄傲。

修复心门的“生命工程师”

“德医双馨妙手仁心”7月3日,身体逐渐康复的梁老先生将一面锦旗送到医院心内科主任刘杰手中。“是你们修好了我的心脏,让我重获新生。”握着医生的手,老人不停地感谢。

这一切,源于不久前刘杰团队为68岁的梁老先生实施的微创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近一年来,梁老先生反复出现劳累后胸闷、气喘的症状,甚至发生一次晕厥,他医院、医院就诊,但因病情危重,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情逐渐加重。在了解到医院心血管内科有丰富的主动脉疾病介入经验后,梁老先生慕名而来。

6月26日,刘杰团队各位专家及成员毅然放弃端午假期,医院罗建方教授督导下,由刘杰主刀,顺利完成了手术。

“技术难度高,手术操作复杂,手术风险高,需要多科室的团结协作,医院的综合救治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刘杰说,高难度的手术,加上高标准的要求,医院才可开展此项手术。

因为心内科的介入手术需要在辐射环境下进行,刘杰需要身穿十几公斤的“战袍”,在充满X光射线的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在手术台上不会觉得累,下了手术室才感受到。因为患者把生命和希望交给了医生,我们唯有全力以赴。”刘杰表示。

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

为了人民健康,医院的全体医师依然冲锋在前,全力以赴。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派出一批骨干医师,跟随广西医疗队出征武汉。3月初,呼吸内科二区主任韦球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8月初,韦球的名字再次出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家级表彰广西推荐名单上。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医院,这群秉承着匠心、仁心的医者们,传承前人,续写着护佑生命的新篇章。

她们的热爱,温暖每位患者的心

——妙手回春护生命

在距离死亡最近的“战场”上,医生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还要有良好的体力,以及一颗包含大爱的心。

无论是在妇产科、麻醉科,或是被称为“男医生舞台”的外科,为了护佑生命、造福患者,在医院,她们选择了穿上白大褂,从事着这份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

“因为患者,所以热爱。”“为患者解除痛苦,是从医者的追求。”“迎接新生命让我骄傲……”在她们的身上,折射着女医师的群体写照:因为热爱,所以不惧辛劳;初心不变,所以坚守不渝。

“她们需要我,所以我热爱”

年大学毕业后,*敏红就成了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主要负责乳腺外科工作。

“外科一直是男性的舞台。”在*敏红刚从事外科工作时,医院的外科只有两名女医生。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手术操作非常考验体力,有时候一天四五台手术,多的时候七八台手术。每台手术短则一两个小时,长则七八个小时,有些手术甚至长达十多个小时。这也让坚持留在临床上的*敏红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

乳腺外科手术,不涉及腹部、内脏、开颅、开胸等,风险相对较小。不过,因为涉及到隐私,加上女医师更能了解女性生理发展的情况,所以病人的接受程度也高。“乳腺病患绝大部分都是女性,她们可能更希望接触的是一名女性医生,以减少害羞和害怕。”有些女性患者在异性医生面前羞于启齿,在*敏红面前却无话不说。

“她们需要我,所以我热爱。”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医院乳腺外科唯一的女医师。这是她多年来坚守外科工作岗位的动力,她越做越喜欢,越做越有兴致。

随着专科化的发展,博士生、研究生越来越多,乳腺外科女性医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多。作为一名乳腺外科医生,*敏红不仅热爱,而且骄傲。

“让患者无痛,是我努力的方向”

最快让患者在10秒内“入睡”;苏醒可以精确到分钟;血压、心跳、低体温……在手术中维持病人生理状态下的生命体征,郭亮好像是手术台上的武林高手,为医生营造理想的手术环境。

医院麻醉科有24名麻醉师,其中8人是女医师,副主任医师郭亮是唯一的女博士。

穿着手术衣,戴着口罩,给病人打一针,病人昏昏入睡,或者局部失去知觉,清醒地感受到器械在自己身体上的操作……这可能是大部分人对于麻醉医生的笼统印象。然而,麻醉医生所做的工作远不止打一针那么简单。

郭亮表示,麻醉医生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等信息,做好术前访视,结合病情确定麻醉方案。手术过程中实时观察患者的变化,术后对患者进行监测治疗,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面临手术的大多数患者,都会对郭亮说:“医生,我不想那么痛。”但是,她的追求不仅如此。“在手术过程中,确保患者无痛,这是麻醉医生的基本功。”无论是围术期患者舒适化治疗,还是术后缓解慢性疼痛,郭亮表示,这些都是麻醉题中要义,在麻醉工作中加入人文关怀的理念越来越普及。

“手术开始了吗?”

“手术已经结束了。”如今的胃肠镜检查再也不是翻江倒海的恶心和肝肠寸断的难受了。从麻醉到检查结束,病人的感觉是刚刚睡了一个安稳踏实的觉。

随着药物、监测设备、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麻醉无禁忌,手术也无禁忌,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医学进步的福利。从事麻醉工作十多年来,郭亮给怀孕26周仅1.35公斤的早产婴儿做过麻醉,也给90多岁的老人做过骨科麻醉手术。

“这种贯穿全程的无痛理念,是我努力的方向。”郭亮说。

“每天都在迎接新生命的我,很骄傲”

“毕业分配到医院,在选择科室时,我的首选就是产科,因为我发自内心地喜欢小孩子。”从医25年,刘姿仍能为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而热泪盈眶,对她而言,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这一生都会为之陶醉,并为之付出不懈努力。

年,刘姿做了一台特殊的手术——“自然剖腹”。一名已经做过剖腹产手术的产妇希望能以自然分娩的方式诞下第二个孩子,以此来感受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连接。

然而,经过评估后,医务人员发现产妇若进行自然分娩会存在较大危险。刘姿向产妇提出了“自然剖腹”的建议。传统的剖腹产是医生直接把孩子从子宫里取出来,“自然剖腹”则是在小创口剖腹后,引导宝宝自己慢慢地爬出妈妈的子宫,凭着本能爬到妈妈的胸口,完成母子的第一次接触。

这种方式综合了传统的顺产和剖腹产的双重优势,但在国内鲜有案例。实现这一手术,不仅需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确保产妇不出现大出血,手术切口等细节也都有讲究。在刘姿带领团队的努力下,这场手术最终母子平安。对这位母亲而言,这是她人生中伟大奇妙的一次体验,刘姿也把生产视频保留至今。

“金眼科,银牙科,累死累活妇产科”。“忙”,是“产科人”的工作常态。年刘姿到埌东分院工作伊始,手机每天都是24小时开机,每位产妇入院待产她都会要求见面并要看记录。手术之后,哪怕经历过一宿的奋战,她仍旧会坚持查看产后情况,作好手术记录,医院。有一次,刘姿在一个晚上接诊了11位孕妇,其中4位剖腹产,7位顺产。对于最繁忙高产的这一夜,刘姿说:“每天都在迎接新生命,交班的时候我很骄傲。”

目前,尽管刘姿已退居手术二线,但她每周仍会坚持查房,了解新入院产妇的情况,确保“心里有底”。刘姿的付出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

她说:“从事这份职业,我从来没后悔过。”

她说:“七星路上都是自己的孩子,散步的时候经常会被父母认出来,很感动。”

她说:“第一眼看见你的人是我,我是你的产科医生。”

她说:“我就喜欢做一名医生,喜欢别人称呼我刘医生,无论环境如何改变。”

(何胜邓丽清邵彩云/文宋延康/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