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人该不该少吃盐柳叶刀少吃盐,无法降低心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 http://www.bdfyy999.com/

盐,生活中的调味品,不可或缺。但是摄入的多与少的讲究也大有文章,甚至可以关乎性命!各位基础病的患者非常清楚,盐的摄入与他们息息相关,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柳叶刀最新的一篇医学报告称:少吃盐,无法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风险!这篇报道一出引起了众多争议。

某小镇的李女士,超市售货员,今年42岁,近3天由于天气连绵小雨不断,身体着凉,出现了心悸,气短症状,双下肢水肿加重,医院就诊。

医生询问起病史,原来3年前,李女士过度劳累时感觉到心悸,气短,休息后缓解,未经任何治疗,能胜任一般的日常工作。间断咯血6年,近2年以来,反反复复出现双下肢水肿,医院使用利尿药物治疗后水肿消退,没有采取合适恰当的治疗措施。

医院的检查后发现,X线检查结果为右心房以及右心室心肌肥大,上腔静脉增宽。静脉压升高,肘部静脉压数值>14cm/H2O,综合诊断为慢性右心衰以及呼吸道感染。

一、心衰?什么是心衰呢?

心衰实际上是心力衰竭的简称,也称作心功能不全。众所周知。我们身体中最强大的器官就是心脏。

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以5-6升/分钟的速度把血液运输到全身。

当心脏不堪其重或者有了损伤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就会降低。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心力衰竭就是我们的心血管病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阶段,心脏的泵血功能衰退。

这个时候,我们的心脏就像个弹性减退的“皮球”,输出血量不能够满足身体正常的代谢需要,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于是就产生一系列缺氧和淤血的临床综合征。

例如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尤其是下肢)等等表现,这种状态就叫做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心衰作为心脏病的其中之一来说,它的危害和其他心脏病种不相上下,甚至某种角度来说,它对我们机体的折磨更加让人难以忍受。

有可怕的数据统计显示,全球的心衰死亡率与癌症的死亡率旗鼓相当,大约20%的心衰患者在确诊1年之内就会死亡;约50%的心衰患者会在确诊后的5年内死亡。而且,70岁以上老人中,每十个人就可能有一个人患有心衰。

李女士的家人询问起了病因,为什么好好的身体会出现了心衰这样恐怖的疾病?这里李女士所得的心力衰竭是慢性的,所以主要原因有两个,分别是原发性的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接下来仔细为大家介绍。

二、心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原发性的心肌损害

最主要的就是心肌发生了病变:缺血性心肌损害比如出现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或/和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还有很多类型的心肌损害疾病如心肌炎和心肌病均会导致心力衰竭。

其次就是心肌代谢障碍时,也容易发生心衰,最为代表性的就是糖尿病所引起的心肌病,这些疾病导致心脏不能正常工作,效率变低。

2.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过重

很多人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很不理解,压力负荷也叫心脏的后负荷,是与心脏前负荷相对而说的,它的本质为心脏收缩时受到的压力。左心室压力负荷过重的常见原因有: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

当心脏收缩时,左心室收缩射血受到本身高血压,和主动脉瓣狭窄的影响,收缩射血阻力增大,导致血液难以充分射出,也就是心脏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的原因有: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肺栓塞等等。原理与左心室的收缩射血相同。

(2)心室容量负荷过重

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就是前负荷,实际上是心脏舒张的时候,血液可以充分的进入到心房,此时是心房所承受的容量增加。常见原因是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二(三)尖瓣关闭不全。

当心脏舒张期时,血液回流入心,此时一些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会导致负压产生,本来不应该进入心脏的血液回流或者本该留在心脏内的血液流出从而导致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出现心衰。还有其他的原因也会导致前负荷过重,比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

除了以上病因,大多数的心衰发生会有明确的诱因,可以使心脏负担突然加重,病情恶化,常见的诱因有: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身心压力增大。文章开头说到的李女士经过这次完整的医疗检查,发现自身有冠心病史,而此次病情加重正是因为感染了风寒,才导致心力衰竭的出现。

所以有以上这些疾病的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了解心衰的基本知识,以备出现前兆或者症状时,可以及时发现,防止带来严重的后果。出现心衰前兆和症状要早干预,早治疗。

三、心衰的身体状况

心力衰竭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于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方面,比如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等。

1.呼吸困难

这是心脏衰竭最常见的症状,因为心脏做工效率低下时,最先表现为肺部出现影响,例如血液阻塞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部淤血,不能正常运输氧气,就会导致呼吸困难,它被称作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心衰最早出现的症状。

早期仅出现在体力劳动时,休息后就可以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只要有轻微活动就会出现,还有可能出现咳嗽,咳痰,严重时出现咯血。

2.组织与器官发生淤血

a.长期的胃肠道淤血导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不能正常的进食

肾脏淤血会引起夜尿增多,尿少,蛋白尿,以及肾功能减退,主要是因为血液聚集而不能正常滤过。肝脏淤血引起上腹部饱胀甚至疼痛剧烈,最后出现*疸甚至是心源性肝硬化。

b.水肿

多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是右心心衰的重要体征。内踝,外踝,以及胫前比较明显,严重者发展为全身水肿,甚至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原因是血液不能正常流动,停滞在器官和组织之间,并且将组织间液挤出在结缔组织内。

c.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早期即出现淤血性肝大,并有压痛,用手掌压迫右上腹,可以看到颈静脉充盈得更加明显。这是右心衰竭的重要体征。

李女士出现的气短和下肢水肿都是典型表现,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该及时干预治疗,否则心衰程度到了失代偿期,就会导致死亡率上升。治疗以后,李女士的家人问起:“老人需不需要禁食盐呢?听说吃盐会更容易让人犯病!”

是的,几十年来,大家一直认为盐对心衰患者有害。从生理上讲,这一认知有道理,因为钠盐使身体的水分产生潴留,心衰患者由于心脏跳动太弱,从而难以对抗各种阻力和压力,使血液和水在下肢等部位逐渐聚集起来。

盐对水还有吸附性,将水吸入血管后还会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各种心脏病的高风险因素。所以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一直呼吁心力衰竭患者要少吃盐。

然而,最近一组新的报告令人瞠目。柳叶刀的一项新报告认为,这一建议或许不准确。

限制心衰患者食用钠盐真的有必要吗?真的可以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吗?一名来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规模涉及六个国家的实验,专门研究钠盐的摄入量与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程度的关系。之后在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实验数据。

结果显示,减少钠摄入量无法改善心衰患者因心血管原因而急诊或住院,或者其他原因死亡的风险。但减少钠的摄入量以后,患者自身的整体生活质量明显得到一定的改善。这项“不能被大众轻易接受”的研究发表在柳叶刀上。

数据报告显示:在中度心衰患者中,没有经过严格限制钠盐的患病人群死亡率比低钠饮食患病人群要低百分之十五。

四、少吃盐,真的无法降低心衰患者死亡风险吗

~期间整整八年,研究者不辞劳苦,从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和新西兰的26个地点共招募到名成年慢性心衰患者,同时以1:1的比例随机安排,分为低钠饮食组和常规护理组。

心衰患者们的每日的饮食由专门人员指导,总热量在正常范围内。与大多数心血管饮食指南一致。总干预时长为12个月,再加上12个月的随访进行调查。

实验人群入组时,大体的数据为:低钠饮食组的钠摄入量中位数为mg/天,而常规护理组为mg/天,不具备统计学差异。

预测过程中,6个月时,低钠饮食组的钠摄入量中位数为mg/天,而常规护理组为mg/天。平均下来,常规饮食组的摄入钠含量比低钠饮食组高mg/天。

如此在进行了长达一年的饮食方面的干预后,两组竟然在在体重、收缩压、总能量摄入等方面没有什么显著差异。

结果,对比两组在干预过程和随访中发现,低钠饮食组尽管每天有专业的营养师为之配比饮食,严格的控制钠盐摄入量,但是仍然有60名出现了心血管相关住院或急诊以及全因死亡的情况,占比为接近1/6;常规护理组没有像低钠饮食组那样照料饮食,也有70名出现了各种相似状况,占比为接近1/5。

如此看来,严格摄入钠盐对于患病人群的影响并没有达到令人振聋发聩的效果。

所以,根据实验结果以及随访显示,低钠饮食并不会降低少吃盐,无法降低心衰患者死亡风险!也就是说,病人少吃盐,不能有效降低死亡几率。

但是,在实验期间却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低钠组的的生活质量,综合素质,身体极限等医学评分有了较好的改善,干预之后,即降低膳食钠的摄入让患者整体健康提升了一个档次。

我们应该更新观念,那就是:减少摄入钠盐能降低所有心脏病患者的住院或死亡率,只能说这一做法能够提高心衰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虽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很多的研究学者和科学家均认为,心力衰竭患者应该继续保持低盐的饮食配方。

李女士治疗之后也应该继续保持医生所建议的低钠饮食,对李女士日后的生活各方面都有很好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建议患有各种能发展为心衰的疾病的患者提高警惕心,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p>

[1]老年人心力衰竭77例的护理对策及体会.李平.陈晓玲.张同,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

[2]36例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程艳凤.肖列荣.刘丽,年全国急危重病护理(烟台)学术研讨会

[3]45例CRT/CRTD植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护理.王林霞.林芸.赵艳玲,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4]4例妊娠合并心衰病人行瓣膜置换术的护理.骆丽华.许立倩谢雪均.骆新玉,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